【怎看白骨露野,还乱世生民个安稳春秋。】
【踌躇间鸿雁难留,暗流涌明争暗斗。】
【竖子终不足与谋!】
【官渡争雄漫天的黄沙,挚友终究刀剑相加!】
【念我半生戎马,虮虱攀上铠甲,何日能止频仍争霸!】
【挂印封金将忠义作答,收留恩难比桃园话,灞桥上挥别泪洒。】
【北方定,当向南谋,唯有杜康可解忧。】
【英才齐聚铜雀,问诸君谁能料生前身后。】
【横槊间赋诗一首,惟不见令君香留,征西梦何日可愁?】
【天命在孤当文王效法,自问报的巍巍汉家。】
【本欲平定天下,却以烈火作答,悲奉孝早逝空中泪洒。】
【一步深渊退后是悬崖,汉贼汉相是非真假,善与恶一笑作罢。】
【执笔话后人嬉笑怒骂,任凭那汹涌口诛笔伐。】
【断剑锈戟划大汉的伤疤,孤自问不负天下!】
. . . . . .
评论区:
〖曹操午夜反侧,刘备的关羽得不到,自己的关羽也弃自己而去,自己真的那么差劲?
忽然听到背后有人说,“我也嫌弃你。”
回头一看,是大汉征西将军曹操。〗
〖小学喜欢诸葛亮,初中喜欢刘备,高中喜欢曹操,现在喜欢蔡文姬、貂蝉、大乔、小乔……〗
〖人之常情。〗
〖主公,帐外陈宫携关羽来投。〗
〖估计这是曹操梦里才能出现的场景。〗
……
东汉,建安年间。
前一首歌和后两首是不同的作者。
“孤就知道,不是后人不喜欢孤的,是创作者的问题。”
“后两首就很好嘛,喜欢的人加起来有十多万,评论加起来也是上万条。”
“孤怎么可能输给大耳贼!”
“保社稷、拯救百姓,后人知道孤的苦心啊。”
歌词中的调侃部分,曹操权当没看见。
评论里的什么汉贼汉相,曹操更是直接略过。
到了一定的位置,有的事不是自己想的就能怎么决定,怎么去做。
领头的要对手底下人负责,而他们也会推着你前进,这是个人意志无法扭转的。
退一万步来说,刘协但凡有点能力,自己肯定是踏踏实实的忠臣。
孤的儿孙曹髦登基的时候,情况比刘协登基之时还差,尚且还能将监视自己的内侍团结成自己人,随他拼杀。
可刘协呢?
他没这个能力!
孤要是刘协,在被接走的时候,就会要求娶孤的女儿为妃子。
对一起出逃的老臣解释,是为了团结不得已而为之,毕竟孤的女儿只是妃子,皇后还是皇后,他们或许还会痛哭流涕的说一句:委屈陛下了。
然后借着孤女儿的名义,就可以拉拢孤手下的臣子,向他们解释只是为了重振汉室,不会对孤怎么样,将来会立孤的女儿皇后,会立她的儿子为太子。
孤手底下忠心汉室的人多的很,可他们为何愿意推着孤往那一步迈?
归根到底,还不是因为他们在刘协身上看不到汉室的希望罢了。
刘协若真按孤想的做,拉拢部分人,掌握部分军队,然后立孤的女儿为后,还立孤的外孙当太子,孤还真有可能踏踏实实做个外戚,扶保大汉江山。
唯一值得夸赞的便是衣带诏,但是这事交给董承……,就他那猪脑子能办成就有鬼了。
衣带诏之后,刘协整个人就认命了。
你哪怕是卧薪尝胆也好啊,可他没有,是真的认命了。
孤的儿子让你禅让的时候,你一头撞死在宗庙或者拔剑自刎,我儿还能登基吗?
即便能登基,这名声也比司马懿家族好不到哪儿去吧?
想到这里,曹操连忙晃晃脑袋,还好刘协没有这脑子。
随即,他抬头和众人打趣,“孤可得给这个霹雳蓝猫立个神主牌,改日好好祭祀一番。”
“虽然比不上孤的文采,但也胜刘大耳一筹。”
激动之下,曹操用力猛拍着桌案,只见碗凌空飞起,倒扣在桌案上。
江东。
人与人的悲欢并不相通。
但人与人的动作是相同的。
曹操在拍打桌案,孙权也是。
只不过曹操是激动的,孙权是被气的。
“不是三国吗?”
“不是魏蜀吴吗?”
“唱了诸葛亮,唱了曹操,连吕布都有,那孤呢?”
“怎么没有人改编一首唱孤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