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抵是太穷了,可能理解不了有钱人的想法。〗
〖猫:见不到街头的二大爷三姨夫小表妹和大堂姐了,也见不故乡的鹅毛飞雪和大漠孤烟了。〗
〖内蒙古的猫:叮又叮不懂,写又不会写。〗
〖喵:猫生地不熟,也听不懂方言,天崩开局,好想弄死那个老六。〗
〖猫:北方好歹能逮个耗子,来南方是让耗子逮我吗?〗
〖南方耗子大,吃的饱,北方耗子小,吃不饱。〗
〖有点爱心,但可惜是抽象人。〗
〖要学会语言的艺术,你这样评价是在骂人,但换一顺序,就是夸人,比如:虽然是个有点抽象的人,但却是个爱心人士。〗
〖猫:本来在家乡流浪,这下好了,直接被流放了。〗
〖流放岭南!〗
〖这是南诏!〗
〖这不是发放岭南,也不是流放南诏,这是发滇。〗
〖内蒙古其他猫:“看见丧彪了吗?有一阵子没见了。”
“听说是南下闯荡去了。”〗
〖北京也很冷,有没有好心人送我这个野人去云南流浪。〗
〖给我吧,我是内蒙人,在昆明工作,冬天过年回家时候,我再给他带回去,让他回家乡流浪。〗
〖这就跟我之前干的事有点像了,散步的时候看到一个流浪狗,很瘦,那一片没什么人,根本找不到食物,我在地上找了个袋子把它装进去,然后丢美食街去了,后面散步天天去美食街走一圈找它,身上脏了,但是胖了点。〗
. . . . . .
崇祯十一年。
“怕猫冷,不是应该带回自己家吗?”
“能花一千多运猫的人,大概也算个富豪吧。”
“后人的房子又不像我们这茅草屋,四处漏风。”
“即便不是富豪,也应该是个中等之家,家里冬天应该挺暖和的吧?”
“带回自己家就行了,为什么要运那么远?”
“伪善呗,人哪会共情猫?”
“他只是想满足自己做那颗想做善事的心。”
“别说人与猫了,人与人都不能共情,还记着两年前那位下来查事的官员吗?”
闻言,众人都想起那位李姓官员。
看到寒风中瑟瑟发抖的人,他不烧火让人家取暖,也不给人家一件衣服御寒。
看到饿的都要昏倒的人,他不给人家吃食,连口水都没给人家。
只顾着给人家讲圣人道理,然后讲当今陛下是如何关心他们,才会派自己来体察民情。
又讲自己是多么同情他们,多么可怜他们。
说到动情之处,还挤出了两滴泪水。
然后,他就走了。
是的,头也不回的走了,什么都没留下。
你真关心、真可怜,你哪怕给碗稀饭呢?
哪怕是里面掺杂着石子、九分水一分米的稀饭也成。
什么都没……不,留了首诗。
众人自然是记不住的,只得那位官员摇头晃脑、仰天高歌。
吟唱完毕还问众人这诗写的怎么样?
大家虽然听不懂,但知道官老爷肯定是爱听人夸的。
“好,写的太好了。”
“好在哪儿?”
众人自是答不出,官老爷走了,还留下一句:“朽木不可雕也。”
……
“算了,别提了,当官的没几个好人。”
李老头气的肝痛,他就是在瑟瑟寒风中差点饿昏倒的那个人。
同时也是被官老爷说成朽木的那个人。
“你们说这快递和物流是不是就是运货物?转运站点就是如今的驿站?”
“驿站是官家的,后人这应当是私人的吧?”
“那我们可不可以搞个私人的,帮富豪地主运货物。”
“若是做大了,还可以帮官家运,反正陛下在裁撤驿站……”
据《山西票号史》考证,镖师之鼻祖,应当为前朝乾隆年间的山西人神拳张黑五。
也有说镖局是明末清初顾炎武、傅山、戴廷轼为反清复明,以保护商人运送现银而设。
“做打行啊?”
李老头口中的“打行”出现于明朝正德年间,到了万历朝,逐渐盛行于各大城市。
在市肆公开挂牌营业,其标志是一个拳头图案,悬于门首。
纠结武夫,专为行旅客商和富豪人家提供“保镖”服务。
李老头的大侄子问道:“你有这本事还是我有这本事?”
“打行要么家中有权,要么家中有钱傍上有权的,哪轮的到我们平头老百姓?”
李老头倒有自己的见解:“驿站裁撤之后,不是有那么多驿站马夫被撤掉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