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森居物语 > 第139章 秋收冬藏

第139章 秋收冬藏(1/2)

    今年的霜降来得比往年早了许多,霜气一降,地里的作物便停止了生长。夏末种下的土豆和红薯秧子很快枯黄腐烂,叶宵他们三家的秋收也由此拉开了序幕。

    今年的秋收比以往顺利得多,不仅因为三家齐心协力,更得益于新添置的脱粒机和粉碎机。尽管夏季的连绵大雨让几块主要粮田受灾,但好歹还是勉强收获了一些粮食。打完场后,小黎和庄然站在晾台上,看着院子里堆成小山的粮袋,粗略估算了一下,这些粮食应该足够撑到明年秋收了。

    “不对,还没算上猪、羊、鸡、鸭的口粮呢。”庄沫沫在一旁适时提醒,“明年要是生了崽,饲料的需求至少得翻倍。”

    小黎听了,眉头微蹙,陷入了沉思。

    不过,这个问题很快得到了解决。因为,叶宵主动提出将多余的粮食匀给小黎。

    “这怎么行?!太多了!我不能收。”小黎连忙摆手拒绝。

    叶宵淡淡一笑,语气平和:“也不算白给,一斤米换五斤面,今年应该是没办法从宋城买大米了,还好你种了,你就匀给我些稻米吧。”

    小黎今年的水稻收成还算不错,但葛老先生送来的稻秧有限,只收了不到300斤。听到叶宵的提议,庄然率先用100斤麦子换了20斤稻米,打算尝尝鲜。而叶宵则显得大方许多,她用高粱、黄豆、玉米和麦子混合着换走了小黎剩下的一半稻米。

    “那你们怎么办?粮食够吃吗?”小黎心里过意不去,担心大家为了接济自己而吃亏。

    “别担心,我们还有土豆和红薯呢!今年山上补种的土豆和红薯还算争气。”叶宵拍了拍小黎的肩膀,语气轻松。

    “还有梨子、杏子、柿子和枣子呢!”庄沫沫笑嘻嘻地插嘴。

    小河村村里村外有很多果树,这个秋天,庄沫沫带着乔凉每天去摘,弄了满满一个地窖的水果。

    乔凉凑到她身边,小声嘀咕:“这些又不能当饭吃。”

    庄沫沫白了他一眼:“那你就说能不能吃吧!”

    乔凉被噎得说不出话,半晌才嘟囔道:“那山上的蘑菇和冬天捕的鱼也算呢!”

    “没错!而且我们还可以打猎啊!今年咱们全员出动,再猎一头大的!”沈梨从一旁的石墩上跳下来,兴奋地说道。

    叶宵赶紧摆手:“打猎的事还是算了吧,太危险了。你又好了伤疤忘了疼。”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热火朝天,小黎紧绷的心也渐渐放松了下来。

    她心里暗暗想着:还好有这些朋友们,不然真的是要急死个人啊!希望自己养的这些家畜赶紧开枝散叶,也不枉大家这样帮衬。

    山下山上,一片其乐融融。然而,宋城却是另一番景象。

    或许是因为粮食价格飞涨,“宋城没粮了”的消息一夜之间传得沸沸扬扬。居民们开始疯狂抢购粮食,积分几乎全用来兑换粮食,导致管理处连夜出台限购规定。可这限购令一出,反倒加剧了恐慌,市场上的粮食很快被抢购一空。

    买不到粮食的人自然不肯罢休,冲突愈演愈烈,宋城很快就陷入了混乱。

    尤其是那些位于偏僻地带的住宅,远离中心区,安保力量薄弱,首当其冲遭到洗劫。

    据说还闹出了人命。

    听到这个消息,小黎先是一惊,随后暗自松了口气。幸好她早已带着妈妈和乔凉离开了宋城,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这场骚乱很快被武力镇压,但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想彻底解决危机,还得从粮食入手。

    不出三天,一辆辆满载玉米和麦子的卡车从中心区驶过,几乎所有人都见证了宋城的粮库从空到满的过程。

    谣言不攻自破,这场闹剧,终于画上了句号。

    至此,宋城不仅解决了动乱,粮食储备充足的消息又吸引了大批流民。

    到年尾的时候,宋城已经成为了远近有名的规模最大的聚集区。

    听说,明年要扩张城镇,兴修工厂,甚至计划到后年年底之前恢复选拔和考试等等一揽子三年目标。

    这些消息,都是从一个收音机里听到的。

    自打恢复电力后,收音机成了广大居民的主要娱乐方式,相比电视机,这东西小巧便捷又省电,还能听到许多第一手政策资料,成为风靡一时的家电之一。

    秋去冬来,四季轮转。

    到第一场雪落下时,沈梨带着乔凉和庄然频繁进山围猎,而叶宵则带着庄沫沫和小黎到河边冬捕。

    这个冬天,他们猎到了一头狍鹿和两只大角雪羊,还收获了不少鱼。

    虽然粮食减产,但得益于大家的共同努力,他们的食物储备甚至比往年还要充足。

    除夕夜,三家人第一次聚在一起在小河村过年。桌上,有鱼有肉,有蔬菜有水果。大家吃的都很满足。庄妤甚至给大家唱起了一段京剧《锁麟囊》。

    觥筹交错,一片其乐融融时,庄妤再次邀请叶宵和沈梨搬到小河村一起生活。

    叶宵和沈梨对视一眼,彼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