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重生1979:发家从采药开始 > 第495章 朱鹮

第495章 朱鹮(1/2)

    抵达目的地后,宋阳先处理了金石涛排出的秽物,将其妥善掩埋,随后才迈向金石涛之前查看的那片草地。

    他打开手电筒,凑近仔细查看。在几棵阔叶树下的山石地面上,杂草丛中,确实有几株金石涛先前随手揪来的植株。

    这些植株形态各异,一根独茎向上生长,有的能长到尺许高,茎上还分出不同数量的杈。

    他看到有两个分杈的,三个分杈的,四个分杈的,甚至还发现了一棵有五个分杈的植株,此外还有一些更为幼小的,仅仅长出几片叶子,完全被杂草遮掩着,不仔细看很难发现。

    那棵五个分杈的植株最为显眼,它的茎秆比筷子还要粗壮一些,也是长得最高的。

    其他植株大多只长出一朵伞形花序,白色中略带淡黄色的小花还未枯萎,而这棵大的植株花朵已经凋谢,结出了半个米粒大小的青色种子。

    宋阳越瞧越觉得,这些植株很可能就是在山里遇到的采药人所提及的崹参。

    他曾向李乘风打听过,描述的形状大致就是如此。

    这崹参讲究的是年份,显然,那棵五个分杈的,年份极高,十分罕见,必然是极为值钱的宝贝。

    不管怎样,先挖出来再说,毕竟还不能完全确定。

    采挖这东西可有不少讲究,又是要拴红绳,又是得定支架,还得用骨头制成的光滑签子小心翼翼地刨挖。

    这些流程,宋阳在视频里倒是看过,和长白山采挖人参的方式并无太大差别。

    可他手头什么工具都没有,也就顾不上这么多讲究了。

    说到底,不就是尽量保证根须完整嘛。

    他可不相信什么人参娃娃会跑之类的说法,小心谨慎些应该就没问题。

    宋阳从身上抽出随身携带的小刀,又找了根笔直坚硬的干树枝,简单削成签子模样。

    他决定先从一棵三个分杈的植株入手,就当练练手。

    他用嘴巴叼着手电筒照明,整个人趴在地上,小心翼翼地清理着杂草和泥土。

    要是这真的是崹参,那可千万不能让它破皮,就如同珍贵的皮毛破了会大大贬值一样,崹参破皮后价值也会大打折扣。

    他操作得格外小心细致,花费了好几分钟时间,终于完整地将那棵三个杈的植株采挖出来。

    这里的腐殖层既深厚又松软,倒也没费太大的力气,没有他想象中那么困难。

    只是在夜里干这种事,照明成了个大难题,嘴巴咬着手电筒,没一会儿腮帮子就酸得不行,口水也止不住地流。

    但一想到这东西可能带来的丰厚收益,宋阳还是咬着牙耐心坚持了下来。

    差不多过了一个小时,他又是趴着又是跪着,总算是把那些个头稍大的植株都挖了出来。

    其中,茎秆上有三个分杈的有五棵,四个分杈的有三棵,而五个分杈的,他扩大了周边搜寻范围,最终只找到一棵。

    倒是那些两个分杈和没有分杈的植株,数量还不少,零零散散加起来,少说也有二三十棵。

    宋阳有一种感觉,仿佛这棵五个分杈的植株,是其他植株繁衍的源头。

    采大留小,这是上山采药的老规矩,宋阳自然不会想着把所有植株都采光。

    如果这些真的是崹参,那即便只有两个分杈的也有一定价值,等以后有机会再到秦岭大山里来采挖便是。

    宋阳依照保管人参的方法,剥下树皮,找来青苔,把这九根植株的茎秆剪掉,小心翼翼地用青苔护住根部,再用树皮包裹起来,捆扎结实。

    他拍了拍身上的尘土,拿着东西往回走。

    回到帐篷,里面依旧鼾声不断,几条猎狗也一直没什么异常反应,宋阳由此确定,大家睡下后,没有人离开过帐篷。

    不然的话,要是被发现,尤其是被金石涛看到,难免会有些小尴尬。

    他把采挖的植株放进自己那愈发沉重的背包里,微微松了口气,随后躺了下来。

    第二天,众人像往常一样早早起身,继续踏上行程。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又在山里找到了一只大熊猫,然后跟着采集各种样本。

    就这样,转了四五天后,一天晚上,宋阳听彭世文教授说,明天准备前往洋县深山里建立的秦岭一号朱鹮群体临时保护站。

    准确地讲,宋阳是受到邀请一同前往,这里也是此次进山考察的最后一站。

    彭世文教授作为在野生珍稀动物保护工作领域走在前沿的专家,无疑有着极为丰富的指导经验。

    据他介绍,就在去年五月二十三号,在洋县的姚家沟传来了振奋人心的好消息——在那里发现了七只野生朱鹮。

    这一发现,在人们普遍认为朱鹮种群凶多吉少的情况下,犹如一盏明灯,点燃了朱鹮种群绝处逢生的希望。

    彭世教授还说,朱鹮堪称鸟类的活化石,见证了大自然六千万年的沧桑变迁,有着“东方宝石”“吉祥鸟”的美誉。

    宋阳虽然不太懂这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