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藏氏这一死所导致的另一个后果就是让宋夏双方在屈野河以西的领土争端问题变得更加棘手,本来没藏氏已经下令西夏方面归还所侵占的宋朝土地,但如今没藏讹庞掌握大权就让此事给彻底黄了。于是乎,双方继续在河西地区摩擦不断。
话说在没藏氏死前的几个月里,西夏方面已经在河西地区开始撤军,所置的军寨堡垒也是人去楼空。庞籍为了巩固胜利的果实便让麟州知州武戡在屈野河以西二十里处修建了两座军寨,但当军寨筑成之后,没藏氏突然死了,没藏讹庞就此又卷土重来,而且他还带来了数万兵马和无数的民夫在河西地区大举垦荒,这架势明显就是要将整个河西地区据为己有。
说到这里我们就该请司马光同志出场了。在西夏人暂时性地退出河西地区之后,庞籍派遣在他手下担任并州通判的司马光前往河西进行实地勘察。也正是在司马光同志的建议下,庞籍才下令在河西地区增筑军寨并派出三千将士守寨戍边,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防止西夏人再度来犯。果不其然,宋朝这边刚刚建好营寨,这时已经开始独掌西夏军政大权的没藏讹庞便亲自带着数万人马再度侵入。
西夏那边是数万人,而宋军不过才三千人,也不知道为何,宋夏之间每次交战之时的兵力比例都是十比一,而且永远都是西夏人占优。双方陈兵于边境自然不会有什么好事,擦枪走火是随时都有可能发生的,更悲剧的是,宋朝方面总以为西夏人不会贸然主动发起攻击,但西夏方面却总是在这方面狂抽宋朝的耳光。
公元1057年5月,并代钤辖郭恩会同入内东头供奉官黄道元、宁府寨监押刘庆以及麟州知州武戡等人率领数千宋军前往河西地区进行巡边。此举显然有耀武示威的意味,目的就是要让对面的西夏人都放老实点,可没藏讹庞亲率的几万西夏大兵会把这几千宋军放在眼里吗?会被吓住吗?笑话!
宋军行军途中,斥候来报说前方的沙黍浪发现大量西夏骑兵,人数之众以至横亘十五里不绝。西夏人这规模至少是两三万人马,见对方的人马明显多过己方,郭恩便准备回军。没想到的是,太监黄道元却以监军的身份对郭恩横加指责,他暗讽郭恩是个怕死鬼,而且他还对斥候的情报提出了质疑,他不认为对方真的有那么多人。更糟糕的是,立功心切的黄道元这天晚上独自率领千余宋军擅自前出准备去夜袭西夏大营,郭恩被逼无奈也只好率领全军随后前出。
当宋军行至一个名叫卧牛峰的地方时,山上的西夏人突然举起了明火。郭恩大惊,他以为中了西夏人的埋伏,但事实上这不过是西夏人的哨兵,他们这是在向后方的西夏大军示警。既然行踪已经暴露,这夜间突袭显然无法实现,郭恩再次下令回军。黄道元仍然不以为然,他说这不过就是西夏人在虚张声势而已。话音未落,宋军的前方又传来了西夏人的击鼓之声,黄道元这下该清醒了吧?没有,他反而因此更加确信西夏人是在故布疑阵。
见黄道元如此固执,郭恩转而建议大军暂时休整,等到天亮并探明对方虚实之后再作打算。黄道元拂袖而起,大怒道:“军中都说你郭将军勇武善战,今日看来你却是一个如此怯懦之辈!”
被这么一激后,郭恩一时大脑充血,说道:“我怕死?罢了!走吧!大不了就是一死而已!”
宋军于是继续前行,黎明时分他们到达了一个名叫忽里堆的地方。此时前方突然窜出几十名西夏骑兵,但这些人不是来交战的,而是急速向西奔走。郭恩下令大军停止前进,他担心对方是在引诱他进入前方早就设好的伏击圈。
这个忽里堆其实就是一个山包,而西夏人此时就藏在这山后面。此外,在忽里堆的南北两个方向还有西夏人的两支全骑兵伏兵,但这些都是此时的宋军所不知道的。郭恩嗅出了前方的危险,而他之所以没有下令继续前进还有一个原因,那就是在他的前方有一道堑壕,堑壕上有一道木板搭建的独木桥。那几十名西夏骑兵之所以一路狂奔就是为了把宋军引过堑壕,如此一来到时候等到宋军战败想要后撤就会被集体赶入堑壕,那么这堑壕就将成为埋葬宋军的一座露天坟场。
看样子郭恩下令停止进军是一个正确的决定,但此战亲自督战的没藏讹庞怎么可能让已经到了嘴边的鸭子飞走?既然郭恩不肯越过堑壕,那没藏讹庞就唯有发起强攻,他下令埋伏在南北两侧的西夏骑兵向宋军发起攻击。
双方激战了大约一个时辰的时间,但宋军这边丝毫不落下风,这可把没藏讹庞给急坏了,他决定孤注一掷。一声号令之下,埋伏在山堆后面的西夏大军纷纷跳入堑壕,然后又从里面爬出来对宋军形成三面合击之势。自此,本就势弱的宋军彻底没有了翻盘的希望,麟州知州武戡率先带兵逃走,宋军随即大溃,而郭恩和黄道元等人也在此战中被西夏人团团围住无法脱身。作为一个烈性汉子,郭恩不甘被俘受辱,他毅然选择了以刀自杀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