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北宋帝国兴亡史 > 第169章 流寇北进

第169章 流寇北进(2/2)

了现在的两万余人,他完全有理由为自己的“功绩”而感到满足。泛舟江上,侬智高命人作乐,而他自己则是一边饮酒一边在女人堆里左拥右抱好不快活。

    苏缄呢?他不是要邀击侬智高吗?他倒是想,可条件和实力都不允许他这样做,侬智高没有败亡,而且他这次是主动撤军,实力也是不减反增,如此还让苏缄怎么去邀击?史书上倒是说苏缄真的去打劫了,而且还将侬智高抢掠而来的诸多财物都给夺了回来,但我个人觉得他最多也就是踹了一下侬智高的屁股。

    在广州被围之时,宋朝这边紧急命令正在为父守丧的余靖和杨畋前去平乱。作为当年君子党的成员,余靖已经是我们的老熟人了,这里就无需过多介绍,而这个杨畋其实也是颇有来头,他的曾祖父是杨崇勋,这个人或许我们都没怎么听说过,但此人有一个兄长名叫杨崇贵——也叫杨业。不用怀疑,他就是《杨家将》里的那个杨业。说的再直观一点,杨业有一个在此之前一直在陕西跟西夏干架的孙子名叫杨文广,也就是杨延昭的儿子,而这个杨畋正是杨文广的族侄。

    宋朝任命余靖分管广南西路的战事,而杨畋则分管广南东路的战事,余靖的副手是陈曙,而杨畋的副手比他还要有来头,此人正是宋朝名将曹彬的孙子曹修。不过,余靖后来上奏说如果侬智高到处流窜会导致东西两路无法在战事上做到协同指挥,为此朝廷将余靖升任为“经制广南东西两路盗贼”。这个名字不太好念,但意思就是余靖成了广南东西两路宋军的总指挥,包括杨畋在内的所有大小官员和将领都归他的节制。不过,名义上虽然如此,但余靖一直都待在广南西路的大本营桂州(今广西桂林),广南东路的战事还是由杨畋在统一指挥。

    也是在这个时候,此前一直在西北防御西夏且已经升任彰化军节度使兼延州知州的狄青被赵祯召入京城出任两府要职——枢密副使。

    十几年前,奔赴西北前去抗击李元昊入侵的狄青还只是一名禁军里的小校,而此时这位赵祯曾经的御前侍卫已经成为了一名节度使且主政一方,这不但是狄青的个人荣耀和辉煌,赵祯对此也是看在眼里喜在心里。但是,赵祯对狄青的提拔却招来了文官集团的诸多非议和反对。这些人数十年寒窗苦读为的就是有朝一日能够荣登两府成为宰执大臣,可狄青这样一个文盲且还是一个“贼配军”竟然当上了枢密副使,这怎能不让这帮家伙心怀嫉恨?

    御史中丞王举正、左司谏贾黯以及御史韩贽都相继向赵祯上疏。他们直言宋朝自开国以来还没有一个大头兵当枢密副使的先例,这样做会让辽国和西夏等外族轻视宋朝,而且他们还说如果让狄青当了两府大臣会让朝中的士大夫耻于与之为伍。这就是宋朝这帮文官的俊美嘴脸,一个为国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军得到了皇帝陛下的擢升竟让他们耻于与其同列朝堂,既然如此你们为什么不选择辞职呢?我对此实在是感觉自己有些无话可说,好在对于这些人的口吐莲花,赵祯全部不予理会。

    赵祯在接见狄青时对他说道:“你现在已经是枢密副使了,作为两府大臣,你脸上的刺字是不是应该祛除啊?这事宫里的御医可以帮你……”

    狄青却不这样认为,他回道:“陛下之所以重用微臣是因为陛下肯定了微臣的战功,而不是因为微臣的门第和出身。微臣能有今日都是拜军功所赐,所以微臣这脸上的刺字反而更能激励军中那些将士为国建功,还请陛下准许臣不敢奉诏!”

    hai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