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数漂浮的太阳帆的背景中,第一批十二艘“赫拉斯级”巨型矿产资源运输船,排成了一个整齐楔形阵列,反推引擎的喷口,不停闪烁着淡蓝色的等离子尾焰,在这股反作用力下,巨大的船体正在缓缓减速,并且沿着预定路线,切入永昼港同步轨道。
“赫拉斯级”巨型无人矿产资源运输船,是伊克斯人现役最大的无人运输船,专门为远距离大批量资源运输而设计。
每艘船体长五十公里,最宽处宽十公里,空载质量约5亿吨,而最大载货量,则达到了惊人的10亿吨。
黝黑而粗犷的加厚外壳上,满是经过小行星带时被撞击的凹痕,腹部的六边形货舱高高隆起,满载着从仙后座7c附近各资源富集星系,开采而来的富含稀土元素的金属矿矿石。
而在它们前方,“同步轨道资源仓储区1号区”早已进入待命状态。
为了避免密度差异极大的不同种矿石,造成不可控的形变,这座存储仓库,并不是一个单一的巨型仓库,而是由数百个一模一样的存储模块拼接而成的类蜂巢结构。
这些存储模块,按照存储对象,分为几个大类,有些适合储存高密度金属矿石,有些适合存储半液态矿物质,有些则适合存储挥发性气体原料。
船队甫一接近,1号仓储区的全向牵引装置便无声地激活了。
看不见的引力场如触手般缠绕船体,将缓缓接近的运输船与之的相对速度彻底减至零。
接着,引力场瞬间切换方向,将船体向侧上方进行牵引,并精准锚定在对接臂的磁力缓冲区内。
锚定完成后,卸货程序激活。
运输船腹部裂开蛛网般的缝隙,六边形货柜单元与主船体脱离,在零重力下浮出,由引力场牵引至分拣区。
接着,存储模块顶部的皮米级X射线衍射仪穿透货柜,在3秒内即完成了矿石的元素分析,钇、铱、铂族金属被分别标记光谱色码。
标记完成后,上千条碳纤维机械臂如交响乐指挥家般交错运动,将货柜内的货物,分拣至对应仓储模块——高密度金属矿石移到连接中央熔炼区的金属矿存储模块,挥发性矿物则被密封罐式仓储模块捕获和暂存。
整个存储和分拣过程,无需人工参与。
只有虚拟界面上的永昼港调度AI,在默默监控着每秒次的装卸指令。
当最后一柜铑矿石存入仓储槽,运输船货柜被引力场原物退回船体。
与此同时,运输船的船体外壳立刻开始自修复:大批微型机器人从无数个检修孔缝隙中涌出,用液态金属填补船体上各种陨石坑伤痕。
一小时后,第一批卸空的运输船队再度点火,转向星门,准备返航。
而位于控制塔的屏幕上,仓储区的质量计数器停止了跳动,显示了最终的数字——
“本次共接收矿物:33.12亿吨。当前库容量剩余:85.4%。”
砾岩盯着这两个数字,两眼发光道:“啧啧,一次就贮存了接近15%库容量的矿石,真带劲儿。”
“要直接开始被拆除工厂的自动重建工作吗?”蔓姝在一旁提醒道。
砾岩头也不回地问道:“之前备份的工厂蓝图,已经导入了吗?”
“导入好了,随时可以开始自动化建造流程。”
砾岩点点头:“开始吧,我想看看全过程的画面,之前一直都没机会。”
“明白。”
主屏幕轻轻一闪,切换到了最前端的自动化冶炼区,按工艺流程分隔的三个监控摄像机画面。
第一个画面里,磁悬浮平台上,数百万吨粗糙的矿石,正在由高能激光切割机将大块岩石分解。
超导筛分机随后剔除硅酸盐、冰晶等杂质,仅保留高纯度金属矿石。
纳米级粉碎机将矿石研磨成微米级颗粒,确保后续冶炼的均匀性。
随后,这些微米级的高纯度金属矿石,被引力场一粒不剩地送入第二个画面中的零重力熔炼模块。
这是一座直径两公里的球形熔炉,外壳覆盖着自修复纳米陶瓷层,内部则是极端的高温和绝对的真空环境。
环形粒子加速器产生大约1亿摄氏度的氦等离子体流,矿石颗粒在穿过等离子环的瞬间被完全电离。
重金属,如铁、镍、钨,因密度差异分层析出,轻元素,如铝、钛则被离心力甩向外围收集器。
而放射性废渣则被压缩为致密块,由货运无人机抛向下方的蓝色巨恒星,它们将作为垃圾,被彻底销毁。
第三个画面里,液态金属注入失重模具,通过脉冲磁场精确控制结晶方向,形成无缺陷的单晶合金锭。
砾岩指着屏幕上第二个监控画面问道:“这个熔炼模块,每小时能处理多少吨矿石?”
“1小时没算过,不过一个银日大约能处理2000万吨。”蔓姝答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