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声“圣旨到”如同惊雷炸响,厅内众人无不色变。
众人循声望去,只见一名身着暗红蟒纹袍的太监,在禁军护卫簇拥下昂首而入。
这太监面白无须,眉宇间透着几分阴柔之气,但行走间龙行虎步,显然身怀不俗武功。
进入厅中,太监眼角微挑,目光扫过满堂宾客时带着几分居高临下的审视,最终定格在吴潜身上。
“陛下有旨,吴潜、贾似道、赵葵还不速速接旨?” 传旨太监声调陡然拔高,尾音带着太监特有的尖细颤音,听得人头皮发麻。
吴潜浑身一震,脸上得意的笑容瞬间凝固。
传旨太监直呼其名,让他心中对这圣旨生出了几分不安之感。
吴潜踉跄着整理官袍,膝盖刚触到地面,额角已渗出冷汗:“臣... 臣吴潜接旨。”
而先前一直从旁观看的贾似道与赵葵,双双出列跪伏在地,“臣,贾似道,恭聆圣谕!”
“臣,赵葵,接旨!”
厅内众人见状,纷纷跪下行礼。
蒙古使者姆拉克与公孙止二人傲然而立,面露不屑。
郭靖正欲下跪,却被杨过一把拉住。
姆拉克眼中闪过一丝阴霾,公孙止更是脸色大变。
二人皆未想到杨过竟然如此大胆,居然不惧皇权。
“圣旨?”黄蓉低声喃喃,“这个时候来圣旨,莫非......”
太监冷冷瞥了姆拉克与公孙止二人一眼,随即又一脸笑意地冲杨过点了点头。
这才缓缓展开圣旨,朗声宣读: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吴潜身为宰辅,罔顾君恩,行事不慎,险酿大错。着即革去相位,就地反省,以观后效。”
“另,襄阳前线军政要务,改由枢密院同知贾似道总领。钦此。”
圣旨读完,厅内一片死寂。
吴潜如遭雷击,瘫软在地,面如死灰:“不…… 不可能…… 陛下,臣冤枉啊!”
传旨太监冷哼一声:“吴大人,圣旨已下,岂容你置喙?还不快领旨谢恩?”
吴潜脸色惨白,浑身颤抖,半晌才艰难地挤出几个字:“臣......领旨谢恩......”
太监冷哼一声,将圣旨重重拍在吴潜手中:“吴大人,陛下对你失望至极啊!”
吴潜额头冷汗涔涔,不敢抬头:“臣......臣知罪。”
姆拉克与公孙止脸色骤变,他们万万没想到,吴潜竟会突然失势。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打乱了他们所有的计划。
公孙止心中更是掀起惊涛骇浪。他之所以敢如此嚣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吴潜这个内应。
如今吴潜被贬,他在大宋发展的根基瞬间崩塌。
若是不能再立新功,赢得忽必烈的看重,只怕自己想要的富贵荣华,都将是一梦黄粱啊!
“哼,真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周伯通跳了出来,指着吴潜哈哈大笑,“你这老匹夫,让你为蒙古人说话,这下遭到报应了吧!”
满堂宾客也纷纷叫好,对吴潜的下场拍手称快。
杨过眼中闪过一丝精光,他没想到皇帝竟然会在此时下旨,而且如此干脆利落。
看来,临安的皇帝已经察觉到了吴潜提议的不对劲。
传旨太监看了一眼瘫软在地的吴潜,随即转向杨过,脸上露出一丝意味深长的笑容:“杨教主,陛下还有口谕,要奴婢单独对你说。”
姆拉克见状,眼中闪过一丝阴鸷,上前一步道:“这位公公,吴相负责与我蒙古国对接洽谈。”
“贵国临阵换人,恐怕......”
“放肆!”太监厉声打断,“此乃我大宋内政,轮不到尔等蛮夷置喙!”
姆拉克脸色一沉:“公公此言差矣。”
“吴相乃两国邦交使者,若受不公待遇,恐伤两国和气。”
太监冷笑一声:“好一个'两国和气'!”
“尔等大闹婚宴时,何曾想过两国和气?”
他转向杨过,突然拱手行礼:“杨教主,陛下听闻你为弟子举办婚宴,特命奴婢带来了贺礼。”
说着从袖中取出一个锦盒,双手奉上。
杨过接过打开,只见盒中是一对龙凤玉佩,玉质温润,雕工精美,显是御用之物。
“多谢陛下厚赐。”杨过顿觉意外,当即拱手还礼。
太监笑道:“陛下说了,杨教主为国为民,实乃大宋栋梁。”
“这区区薄礼,不成敬意。”
姆拉克见太监与杨过熟稔,心中暗惊,面上却不动声色:“原来杨教主与宋廷关系如此密切,难怪敢公然劫持王妃。”
太监闻言,眉头一皱:“什么王妃?”
公孙止连忙上前:“这位公公有所不知,小女公孙绿萼已被四王爷纳为侧妃,却被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