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应麟心中愈发诧异,对公孙止的意图愈发摸不着头脑,但又不好推脱,只得出声敷衍:“贵使稍作等候,下官这就入宫觐见陛下,恭请圣裁!”
言罢,王应麟匆匆入宫,求见赵昀。
赵昀听闻公孙止点名要两位丞相参与协商,脑海中第一时间便想到了史弥远,在他心中,史弥远经验丰富,处理此类事务更为妥当,于是当即颁下旨意。
然而,史弥远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人老成精,不想卷入泥潭。
故而,他借口自己年老体弱,已是卧病不起,婉言拒绝了皇帝的旨意。
第二日早朝,赵昀端坐在龙椅之上,神色凝重,将公孙止提出的条件告知大臣,随后目光扫过众人,开口问道:“诸位爱卿,对于此事有何看法?”
大臣们听闻后,顿时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赵昀坐在龙椅上,看着下方混乱的场景,只觉心烦意乱,头痛欲裂。
他心里十分清楚,如此重大的决定,最终还是要由自己来拍板。
赵昀向来对吴潜心存不满,可此时史弥远已然婉拒,自己又一时没有更好的主意。
况且吴潜虽与自己政见不合,但不会投靠外敌。
沉思良久,赵昀抬手示意众人安静,缓缓开口:“诸位爱卿,暂且莫要争论。”
“此事关乎我大宋国运兴衰,朕也需慎重思量。”
“朕决定,答应蒙古使节的提议,全权指派吴卿为代表,与蒙古使团展开谈判。”
吴潜接过圣旨,心中窃喜,随后领着王应麟等一众大臣,前往馆舍与公孙止进行磋商。
此时的公孙止早已在帐内等候,见吴潜等人到来,脸上露出不易察觉的得意笑容,热情相迎:“吴相国,久仰大名,今日终得一见,实乃幸事!”
吴潜神色平静,不卑不亢地拱手还礼:“使节大人客气了。”
“此次奉我朝皇帝旨意,前来与大人商谈,还望大人以两国和平大局为重,共同寻求解决之法。”
公孙止微微点头,脸上挂着淡笑,“吴相国,本使自然是期望两国能够和平共处,永息干戈。”
“只是,使节在南朝境内遇刺,大汗盛怒难平,还望南朝能拿出诚意。”
双方一番寒暄之后,迅速切入谈判正题。
谈判过程中,双方你来我往,互不相让,言辞激烈交锋。
吴潜凭借着多年在官场积累的经验,据理力争,为大宋争取最大利益;公孙止则步步紧逼,试图达成蒙古国的目的。
经过一番激烈的讨价还价,双方最终达成了初步协议。
然而,对于 “天下武林大会” 一事,吴潜知事关重大,不敢擅自做主,需请皇帝圣裁。
公孙止见状,也不阻拦,提出暂时休会,让吴潜回去向皇帝请示,待商议出结果后,再做答复。
吴潜不敢耽搁,立刻进宫面见赵昀,将谈判的详细情况禀报给皇帝。
赵昀接过吴潜呈递的协议,审阅一番后,心中大喜过望,“吴卿,此次你劳苦功高,朕心甚慰啊!”
吴潜连忙躬身回应:“为陛下分忧,为国家效力,乃是臣的本分,不敢居功。”
“好!吴卿辛苦啦!” 赵昀一扫之前的忧虑,开怀大笑:“待明日此事圆满完结,朕必定重赏于你!”
赵昀并不知晓蒙哥开出的真正底线,也不知吴潜私下与公孙止达成的交易,只当是吴潜争取到公孙止迫做出了让步。
对于武林大会一事,赵昀心中思忖,不过是朝廷赐予武林中人的一个虚名罢了,对朝政大局应不会产生影响。
翌日,赵昀再度在垂拱殿召见蒙古使团。
公孙止见到赵昀,微微拱手,脸上依旧带着那副傲慢的笑容,“宋国皇帝,本使已做出重大让步,不知皇帝能否接受?”
赵昀眼中闪过一丝激动,脸上笑意盈盈,“使节请讲!”
公孙止清了清嗓子,朗声开口:“本使决定,放弃之前提出的割让土地与交出明教凶手的要求,只要求岁币增加三成。”
“但作为交换,宋蒙两国需合力举办一场天下武林大会。”
“此次大会的最终获胜者,将获得两国皇帝共同认证的‘天下第一勇士’称号。”
赵昀闻言,不禁大笑,“使节提议甚妙,朕也想见识一下两国勇士的风采!”
“不过,其中具体细节,朕还需先与诸位臣工商议一番,再做定夺。”
公孙止面色如常,心中暗自窃喜,“好,那本使就先与皇帝陛下签订两国和议。”
“至于武林大会的具体事宜,咱们日后再详细商讨,如何?”
赵昀见公孙止如此爽快地松口,心中笃定蒙古人果然是在虚张声势,不由得脸色一喜,“如此甚好!”
于是,两国正式签订国书。
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