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此处,张弘范无奈地叹了口气,“那是不可估量啊!仅凭薛极散布谣言一事......”
两人正商议间,一名皇城司密探匆匆来报,“大人,蒙古使团已至临安,蒙古使节不遵号令,欲带两千怯薛军强行入城。”
“禁军不允对方入城,王应麟尚书阻拦无果,此时双方正在城门处对峙。”
“蒙古使团好大的胆子!” 张弘范怒目圆睁,“这分明是不把我大宋朝廷放在眼里!”
“公孙右使,本官即刻进宫面圣,将这一切如实禀报陛下!”
是夜,吴潜的府邸一片寂静,唯有书房内灯火通明。
吴潜神色凝重,眉头紧锁,在书房内来回踱步。
近日来,朝堂上关于明教与蒙古使节之事闹得沸沸扬扬,这让他心中隐隐不安,可又找不出不安的根源所在。
“老爷,外面有一位自称是蒙古国使者的人求见。” 管家匆匆走进来禀报道。
吴潜微微一怔,心中疑惑,“蒙古使节?他来见我作甚?请他进来吧。”
不多时,公孙止在管家的带领下走进书房。
他昂首阔步,环顾四周,嘴角挂着一抹似有若无的诡异笑意,“吴相国,久仰大名啊。”
吴潜不动声色地打量着公孙止,拱手道:“使节深夜到访,不知所为何事?”
公孙止也不客气,大剌剌地径直坐下,随意端起桌上的茶杯,轻抿一口,“吴相,本使此次前来,是想与吴相做一笔交易。”
“交易?” 吴潜眉头一皱,心中念头急转,脸上却依旧波澜不惊:“不知使节大人所言何事?”
公孙止放下茶杯,目光变得阴冷,“不知吴相如何看待魔教?”
“魔教?” 吴潜口中喃喃,心中却在思忖,蒙古使节莫非是为了明教而来?
“本使节听说如今明教势力日益壮大,在朝堂上也有诸多支持。”
公孙止直视吴潜,目光仿佛能洞悉他的内心,继续开口:“魔教在我蒙古国治下,兴风作浪,大汗对明教也甚是不满。”
吴潜心中一动,却依旧不动声色地问道:“那公孙大人的意思是?”
“日前魔教在襄阳袭杀我国使节,严重影响蒙古国与南朝的关系。”
公孙止向前倾了倾身子,压低声音,“只要吴相在朝堂上继续施压,要求朝廷严惩明教,我蒙古国愿意在岁币一事上给予吴相一定的妥协。”
吴潜心中已然明了,蒙古国使节此行多半是为了针对明教而来,“哦!不知贵国此次在岁币一事上有何要求?”
“大汗本意是岁币增加五成。” 说到此处,公孙止面露笑意,那笑容却不达眼底,欲言又止,“不过若是南朝能出力将魔教铲除......”
吴潜急忙追问,“铲除魔教又当如何?”
“若是办成此事。” 公孙止却答非所问,眼中闪过狡黠的光芒,“到时吴相在朝堂上地位将更加稳固。”
吴潜脸色微变,“使节,这关乎两国关系的大事,岂容儿戏?”
公孙止冷笑一声,笑声在寂静的书房内显得格外阴森,“吴相国,据我所知,如今朝堂上,史相国与你争斗不休。”
“他在暗中支持魔教,何尝不是想借魔教之力压你一头吗?”
“吴相国,若不出手反击,恐怕用不了多久,就会被他彻底挤出朝堂。”
吴潜陷入了沉默,心中有两个小人在激烈争斗。
公孙止见状,继续开口,循循善诱:“吴相,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有蒙古国助力,共同铲除魔教,岂不更加容易?!”
“此事只要处理得当,本使节可做主只将岁币增加三成!”
“如此一来,不仅两国战争消散于无形,吴相国凭借缩减岁币之功,必定深得皇帝圣眷。”
“顺带还能打压史相国的势力。如此一举三得之事,吴相可莫要错过!”
吴潜思索良久,缓缓开口道:“此事干系重大,容我考虑考虑。”
公孙止站起身来,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好,吴相不愧是谨慎之人。本使等候你的答复。”
顿了一顿,继续说道,“希望吴相莫要错过这个大好机会,本使明日会前去史相府邸拜会!”
说罢,转身大步离去。
吴潜望着公孙止离去的背影,心中五味杂陈。
公孙止所言不假,史弥远一直对他步步紧逼,而明教在朝堂上的影响力确实也让他感到威胁,特别是皇帝赵昀对待明教的态度,更是让他难以捉摸。
可一旦与蒙古国合作,对付明教,这其中的风险又实在太大。
若事情败露,必将是身败名裂的结局。
但若是公孙止与史弥远达成交易,以史弥远的狠辣,自己的下场不言而喻。
如今有机会压倒史弥远,面对权力的诱惑,又让他难以割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