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明末崛起:打造一个崭新华夏帝国 > 第985章 南京城流血日

第985章 南京城流血日(1/2)

    南京城,禁卫军进城已经整整五日,在他们进城第三日时,城外就又赶到了两万人。

    这两万人的到来,让原本有些紧张的局势变得简单起来。

    秦思源深知,要想彻底平定南京城的混乱局面,必须采取果断措施。

    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将自己带来的所有人马全部派进了城里,一场轰轰烈烈的扫荡行动就这样开始了。

    一共三万多士兵分成若干个小组,开始对每一个街道、每一个坊进行地毯式搜索。

    他们一边接受城里百姓的诉苦,了解当地的情况,一边直接抓捕那些地痞流氓,尤其是那些在大乱中异常活跃的人。

    在这短短三天内,禁卫军士兵们展现出了极高的效率和执行力。

    他们毫不留情地打击那些犯罪分子,让南京城的治安状况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据不完全统计,在这三天里,禁卫军共抓捕了近四万人,这才使得南京城基本恢复了平静。

    当然,在如此大规模的行动中,难免会有一些误伤。

    但秦思源认为,现在还不是详细甄别的时候,当务之急是先稳定局势。

    因此,所有被抓的人都被统一赶到了城外的一个大军营里,由五千名士兵负责看守。

    接下来,秦思源从这五万多人中挑选出了有确凿证据、罪大恶极的一千人,将他们押解到了城里。

    这些人将面临严厉的审判和惩处,以儆效尤。

    与此同时,官府的整顿工作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

    经过一番梳理,傅淑训被任命为南京城临时总管,负责管理这座城市的日常事务。

    此外,大约有三百余名低级官员也得到了相应的任命,再加上从夏国赶来的五百吏员,基本上算是把南京城里的架子搭了起来。

    应天府署衙内,傅淑训和秦大相对而坐,两人中间隔着一张宽大的书桌,上面堆满了各种文件和卷宗。

    这两个人,一个是应天府的总管,一个是城中的最高军事指挥官,他们此刻正讨论着城中的事务。

    然而,秦大的心思显然并不在这里,城外的战斗随时都会打响,他的心早已飞到了战场上。

    但尽管如此,他还是努力保持着镇定,与傅淑训交流着。

    “傅总管,城里的事情已经差不多理顺了,本将会留下五千人,其中三千人负责守城,两千人暂时充当衙役”,秦大说道,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急切。

    傅淑训点了点头,表示明白,他知道秦大急于出城参战,这是一个将领的本能。

    但他也有自己的顾虑,于是问道:“秦将军走了谁来协助于我?”。

    秦大微微一笑,回答道:“你都已经得到大王的认可了,就不用害怕什么,大王是疑人不用用人不疑的”。

    “再说你也是知道的,江南联军都已经聚集了十几万人,我估计大王可能要收网了”。

    傅淑训当然知道江南联军的事情,同时也知道那是现成的军功,谁都不会视而不见。

    但他还是有些担心地说:“城里倒是基本理清了,只是那些权贵府邸怎么办?”。

    这些天里,夏军只清理了坊市,对于权贵官员的府邸却还没有动手。傅淑训对此感到有些疑惑,所以才有此一问。

    秦大听了,随意地摆了摆手,然后语气平淡地回答道:“那就不是我能决定的了,大王派了专人去处理”。

    他的声音听起来并没有太多的波澜,仿佛对这件事情漠不关心。

    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有些事情并非军方可以轻易插手,就像抄家这种事情,其中牵扯的银钱数额巨大,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各种问题。

    夏国的规定确实有些奇怪,与明朝的做法大相径庭。

    在明朝,抄家时通常能够上下其手一点,但在夏国却是绝对不被允许的。

    一旦被查出有任何问题,相关人员会立刻受到严厉的惩处。

    不仅如此,夏国还有一支专业的清算队伍,他们会将每一分每一毫都算得清清楚楚。

    秦大之所以不想过多沾染此事,正是因为担心手下有人会在这个过程中手脚不干净。

    毕竟,如果真的出现这种情况,他作为负责人肯定是要承担责任的。

    傅淑训听到这里,不禁心中一惊,连忙问道:“大王已经动手了吗?”。

    “那是当然”,秦大稍微思考了一下,接着说道,“有些事情你需要明白,大王现在可是非常缺钱的,这些人一个都别想跑掉”。

    这相当于说得很直白了,傅淑训是个聪明人,拱手道,“多谢秦将军提醒”。

    就在此时,一支规模庞大、人数众多的队伍正缓缓地朝着魏国公府前进。

    这支队伍由五百多人组成,他们整齐划一地行进着,仿佛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

    这支队伍并非普通的队伍,而是夏王府专门负责抄家的专业团队。

    他们不仅精通财务账目,还擅长点检财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