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这紧张激烈的战场上,周浩却手持望远镜,悠然自得地观察着城头的情况,脸上甚至还露出了阵阵笑声。
“哈哈,这究竟是哪个蠢货布置的城头防御啊?居然把火药库直接放置在城头,这不是自寻死路吗?”,周浩不禁嘲讽道。
放下望远镜后,他转身对王冶刚说道:“王大匠,可以停止炮击了,城头的红衣大炮都已经被炸毁,而且城头的大火也已经将敌人驱散,再继续炮击只是浪费炮弹而已”。
王冶刚略作思考,点了点头表示同意,“也好,毕竟今天我们的目的只是试探性攻击,不过,我认为炮火还是不能完全停止,可以持续攻击城墙,争取将城墙轰塌”。
周浩对这个提议表示赞同,“大匠所言极是。这样不仅可以给敌人造成更大的压力,也能为后续的攻城行动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只是不知道我们的大炮承受极限在哪里?”。
他可是知道大炮是有极限的,特别是明军的大炮,连续射击个几轮就会炸膛,完全就是偷工减料的产物。
王冶刚自信满满地回答道:“将军放心吧,我们的大炮质量绝对可靠,只要连续射击不超过十轮,就不会出现任何问题”。
说完,他立刻叫来炮兵指挥官,下达命令:“选定一处城墙进行射击,每十分钟一轮,每轮发射三发炮弹。务必保持精准打击,给城墙造成最大程度的破坏!”。
指挥官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后,转身快步回到指挥位置,他的动作干脆利落,没有丝毫拖泥带水。
随着他的离去,原本轰鸣的大炮突然安静下来,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扼住了喉咙。
与此同时,无数炮兵迅速行动起来,他们熟练地操作着各种仪器,开始测算与城墙之间的距离。
他们的目光专注而锐利,透过望远镜,仔细观察着城墙的每一个细节,寻找可能存在的薄弱点。
周浩站在一旁,饶有兴致地看着这一切。他嘴角微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
然后对王冶刚打趣道:“大匠啊,你看你这指挥才能,完全不输给那些职业军官嘛!我看你可以考虑一下转军籍,让大王给你建一个炮兵师,让你去指挥,肯定能大显身手!”。
王冶刚此时正和几个技术人员围在一起,热烈地讨论着什么。
听到周浩的话,他抬起头,笑着回答道:“哈哈,你还别说,大王之前还真和我谈过这件事呢”。
“不过我可不敢答应,我就是个普通的匠人,哪有那本事去指挥军队!”。
“哦?”,周浩显然有些惊讶,他追问道,“你怎么不答应?军功可是很难得的啊!有了军功,不仅能得到丰厚的赏赐,还能青史留名”。
王冶刚摆了摆手,笑着解释道:“呵呵,军功虽然难得,但我们大夏封爵可不完全看军功啊,再说了,我就是个匠人,对军事一窍不通,还是别去献丑了”。
周浩听了,若有所思地点点头,他对这些匠人一直都非常尊重,因为他深知夏军之所以能有如今的强大战力,很大程度上都要归功于这些匠人的精湛技艺和不懈努力。
要知道,现在夏军的装备可谓是极其精良,无论是武器还是防具,都比其他国家的军队要先进许多。
而这一切,都离不开这些匠人们的辛勤付出和创新精神,战刀军弩、铠甲等等,都是这个时代的巅峰之作。
就拿铠甲来说,同样是铠甲,比明军的更加坚固,但是重量却只有明军铠甲的一半,就这一项就保证了夏军的伤亡率。
炮火很快又开始怒吼,仿佛一头被激怒的巨兽,发出震耳欲聋的咆哮。
然而,与之前的猛烈轰击不同,这次只有三门火炮在咆哮,它们如同精准的猎手,将目标锁定在城门附近的城墙。
炮兵们经过一番精心测算,准确地选定了这个攻击点,城门附近的城墙一旦被炸毁,城门自然也难以幸免。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为攻城部队打开一个突破口,还能给敌人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
王冶刚站在一旁,紧盯着那三门火炮,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各种数据和计算结果。
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转头对周浩说道:“据我估计,只要持续五个小时的轰击,城墙必定会被炸塌。你可以开始准备攻城事宜了”。
周浩闻言,心中一阵狂喜,他猛地拍了一下手掌,兴奋地喊道:“好!我这就回去安排,明日就开始攻城!这次炮兵可是立了大功啊!我一定要为你们请功!”。
王冶刚微微一笑,他对自己的计算结果充满信心,这次的功劳他们炮兵肯定少不了。
而且炮兵的待遇本来就非常优厚,他们的月银高达三两,比正规军还要高出一两。
之所以给予炮兵如此高的军饷,主要是因为他们是技术兵种。
在所有的正式炮兵中,超过一半的人都拥有精湛的技术,他们不仅能够熟练地进行测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