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煦、李清臣、章惇还有韩忠彦坐在文德殿内。
四人的面色各异,李清臣与韩忠彦满脸不忿,眼中带着怒火。
章惇面色复杂,赵煦却是面色平静,但眼底深处却是带着缕缕怨恨与忌惮。
赵煦整理了下心绪,看着三人,沉声问道“三位,王行之欲效仿西夏旧事,割地封王,想要得到我大宋的认同。”
“现在,我想问问三位,这王我是封还是不封?三位也拿个主意。”
闻言,三人沉默下来。
十天前,王行之突然袭击,拿下熙州与秦州,大宋人心惶惶,他们也坐立不安,正在紧张的想着怎么应对王行之。
不曾想,就在昨日,林原突然回转汴梁。
并且,当天晚上,皇宫内就传出消息,王行之让林原传话,王行之意图割据封王,赵煦大怒之下,直接将林原斩杀。
今天早朝一过,他们三人便被叫到了文德殿,赵煦也将所有事告知了他们。
现在听着赵煦的问话,他们虽然愤怒,但也知道,不能轻易下结论。
沉思片刻,章惇分析道“官家,臣以为当为王行之封王,毕竟现在我们的兵马都在燕云,王行之一旦发动袭击,我等想要回援,根本就来不及。”
“所以,臣以为现在对王行之应当以安抚为主。”
李清臣一听,也附和道“章大人所言不差,燕云之地我等已经拿下了七州,已经打到了幽州。
但幽州之地乃重之之重,现在只要拿下幽州,我们便可据险而守,慢慢收复燕云之地。”
“但是,若是拿不下幽州,我们占据的燕云地盘,便需要大量的兵马镇守。”
“若是抽离,那么我们便会前功尽弃。”
“所以,臣也赞同章大人的提议,为王行之封王,安抚住王行之。”
“为拿下燕云争取时间。”
“等日后拿下燕云,再行清算不迟。”
“官家,老臣也同意两位大人的看法。”
韩忠彦一听,也忙不迭的点点头,深怕慢一点。
因为,他清楚赵煦并不待见他,在三相之中,他只是个凑数的人。
若不是朝廷中没什么合适的人选,他这相位早就被罢免了。
所以,他果断选择明哲保身,随波逐流。
起码日后被免除相位,还能得份安稳。
果然,赵煦并没有看韩忠彦,只是扫了李清臣与章惇一眼,沉思良久后,叹息道“想不到,昔日的臂膀,如今成了恶虎,想要弑主。”
“罢了,罢了。”
“此事也是朕太过大意和放纵,才让王行之尾大不随。”
“既然王行之想割地封王,那朕就成全他,按照他的意思,封他为西秦王,只是希望他日后能承受住这尊王位带来的后果。”
“官家英明。”
三人一听,齐齐松了口气,赵煦近几个月确实英明神武,有明君之像,但却是睚眦必报,小肚鸡肠,他们真怕赵煦硬刚,不愿意吃这个亏。
赵煦摆摆手,继续说道“对了,除却封王之外,王行之还有一个要求,就是让朕下旨,让大理皇帝禅位大理世子段誉。”
“并让人将段正明与段正淳押送到秦州,交于他,诸位以为此事当不当做?”
闻言,韩忠彦傲然道“官家,那大理不过是我大宋属国,仰仗我大宋鼻息而活,我们现在最重要的是安抚住王行之,所以这旨意可下。”
“不妥,不妥。”
章惇闻言立刻反驳道“官家,臣以为这圣旨可下,但不可直接行废立之事,这样有可能让大理离心,在边陲作乱。”
“现在这个时候,不管是王行之还是大理,亦或是吐蕃,我大宋都不能发生矛盾。”
“所以此事,臣以为应当慎重考虑。”
李清臣闻言补充道“臣以为章大人所言不错,大理虽然只是边陲小国,但也有数万兵马,若是因为此事与我等开战,同样会引起大宋边地的动乱,影响燕云的战局,此事确实应当慎重考虑。”
韩忠彦一听,一脸惶恐的说道“官家恕罪,是臣思虑不周,还请官家责罚。”
赵煦瞥了眼韩忠彦,不耐烦的摆摆手,皱眉说道“可是,这是王行之特意提的要求,若是办不到,免不了王行之会以此为借口出兵。”
“毕竟,王行之那心思,我们谁也琢磨不透。”
闻言,章惇与李清臣齐齐皱起了眉头,韩忠彦则是低眉顿首,装作冥思苦想。
过了好一会,李清臣脸上带着一抹阴狠,沉声道“官家,臣早些时候出使大理时,发现大理并不安稳,大理皇帝段正明因为庇护镇南王段正淳,让不少人颇有微词。”
“所以,官家不妨找一个由头,下一封圣旨,让大理皇帝带着段正淳来汴梁觐见。”
“届时,只要两人接下圣旨来到汴梁,臣等再施些手段,让那段正明或者段正淳犯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