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三塑强汉 > 第236章 收服西羌(1)

第236章 收服西羌(1)(1/2)

    如果不能提前适应高原,那西南军团真要挺进到西海(后世的青海湖),就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失去战斗力了。

    关键是,哪怕没有产生高原反应,在高原缺氧的环境中,西南军团的战力也会大幅度下降。

    这也是西羌虽弱,可无数年来,大汉仍然止步于临羌一线,并未继续西进的原因。

    而蔡成给西南军团的任务是:掌控西海往西至少千里的范畴。

    准确地说,是将大汉疆域向西推进一千五百里到两千里。

    尽管于禁他们不理解蔡成为何要占据西海以西那鸟不拉屎的地方,可只要是蔡成的命令,他们都会坚定的执行。

    他们在青州的几年,早已对蔡成心悦诚服,更是忠诚无比。

    他们哪里知道,蔡成不是要把疆域向西推进两千里,而是要控制整个“世界屋脊”。

    只有控制了整个世界屋脊,才能俯瞰整个汉西南平原,才能掌控大汉境内所有水系的源头(主要指发源于青藏高原,却流向西南的雅鲁藏布江、澜沧江等水系)。

    对,蔡成把后世的印度平原改名为汉西南平原。

    蔡成当然不会把这些告诉于禁等人,怕把他们吓着。

    于禁不仅派出了一个团先行进驻临羌,还放回去十六个羌兵俘虏,每族两人,让他们带着于禁的亲笔信,于明日开春后,派人前来临羌与护民军洽谈。

    谈什么?

    于禁在信中写得很清楚。

    无数年来,大汉对西羌的压迫很是深重。不仅把西羌全部逼入了贫瘠之地,还设置了金城郡,不允许西羌东进半步。

    不过,现在大汉改政策了。

    不仅不会再压迫西羌,还会为西羌谋福利。

    比如说,大汉会派人在西海边建造盐场,并教会西羌之人如何制作雪花盐,还让放回去的战俘带回了雪花盐的样品。

    再比如说,大汉会派人教会西羌人如何更好地种植青稞、油菜等作物,并且还会在西海畔建立磨面作坊、榨油作坊,全部由西羌人来操作。

    还有,大汉会派人来指导西羌之人修路,从临羌一直修到西海。

    最重要的是,大汉会派人带领西羌人修建房屋,不让他们再住那气味刺鼻的毡房。

    大汉还会教西羌的孩子们识字、读书,日后西羌人也可以为大汉官吏。

    至于大汉的各种物品,同样也会以极低的价格,供应给西羌人……

    好处太多太多,条件只有一个:

    西羌八族归顺大汉,并宣誓世世代代都是大汉的子民。

    其实,汉朝时的西羌是很弱的,而且还世代受到汉人的压迫。

    如果不是汉朝不愿意进入高原之地,恐怕整个西海都早归汉所有了。

    而西羌八族也有着非常矛盾的心理。

    一方面,他们非常仰慕汉人的生活。

    另一方面,他们对大汉既恨又怕。

    自汉武帝以来,大汉对西羌的政策便是驱逐与隔离,生怕他们与匈奴串连在一起。

    而护羌校尉名为“护羌”,实则“害羌”。

    西汉时期,护羌校尉还能起到缓和双方矛盾、促使西羌稳定发展的作用。

    可到了东汉,护羌校尉便在朝廷的暗示下,挑拨羌人内斗、不断掠夺羌人的财富、在羌人投降后再加以杀害……

    一句话,东汉为了保护河西走廊,对羌人的压迫与残害,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也使得大汉与西羌之间的恨意越来越深,直至无法调和。

    于是在五胡乱华中,整个羌人作为一个整体,对大汉进行了血腥报复。

    按蔡成给于禁的《平西羌之策》上所提议:羌人对大汉的仇恨,绝非一时半会便能消除的。

    所以,以一年为限,如果西羌八族还是不愿意归顺,那就出兵占据整个西海地区,将羌人向西驱赶两千里。

    除了怀柔之外,蔡成同样为西羌准备了“威逼”的一手。

    如果有羌人不愿意西迁,那就留在原地,为了使其安居乐业,还会分配土地、指导放牧、教授汉文字……

    总之,让迁走的西羌人从未迁走的西羌人身上实实在在地看到,大汉的政策确实变了,未迁走之人,也确实过上了好日子。

    这一政策,按蔡成的说法,至少要延续五十年,直到全部羌人、乌桓人、鲜卑人、匈奴人真正归汉,并与汉人融为一体。

    蔡成在漆垣与荀彧交流时说过:以战争换和平,则和平难续;以和平换和平,方能永恒。

    当然,要以和平换和平,必须要有压倒一切的实力为后盾。

    没有实力,你想和平,那你得问问对方想不想。

    纵观数千年的世界历史,就是一部欺压与抗争的历史。

    这其中,有不断被压制、被毁灭的民族,也有不断崛起的民族。其中,唯一没有被压垮的民族,便是我煌煌华夏。

    一次五胡乱华,差点亡种灭族。

    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