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三塑强汉 > 第235章 法正离军(3)

第235章 法正离军(3)(1/2)

    在护民军中,除蔡成外,要说能号令全部护民军的,便只有管亥了。

    尽管何山是总参谋长,威望也不差,可毕竟何山很少参与训练营中的事情,而管亥则是与训练营的孩子们同吃同住同训练,对每个孩子都关爱有加。

    最后便是,训练营中所有的孩子,有事情都喜欢找管亥,还亲切地称管亥为“去恶大叔”。

    后来,连步卒训练营的孩子,都知道了骑兵中有一个最爱他们的“去恶大叔”。

    一句话,在情感与号召力方面,何山与管亥完全不在一个层次。

    更何况,何山还是管亥的结拜兄弟,更是管亥的小弟之一。

    别看现在何山的职级比管亥高,可一旦管亥发话,何山还是得听。

    要说谁能和管亥比在护民军中的威望与号召力,那只能是管笃与申金二人了。

    这二人,一个足智多谋,一个战功逆天,且二人都是大帅的亲传弟子。

    为此,管亥在平定雍凉叛乱后,趁着申金还在雍州时,还专门与申金聊了一次。

    不仅如此,管亥还派专人给何山和管笃都送去了密信——用护民军专用密码写的那种,叮嘱其利用要时刻关注各军团、海军的动向,准备维护主公的富民之策。

    何山的信顺利地送到了,可给管笃送信之人,则是一直追到辽东沓氏海军基地,才找到管笃。

    管笃回信告诉管亥,他已经开始行动。

    在全部护民军中,管亥、于禁、鲍信最担心的便是征北军团。

    征北军团的三大巨头:张辽、太史慈和王底,竟然都不是出自训练营。

    军团长张辽是在渔阳加入的护民军;

    副军团长太史慈是在青州护民军出征时,才加入的护民军;

    参谋长王底则是直接找到雁门关,在与张辽交流了一天一夜后,张辽直接上报蔡成,想封王底为参谋长。

    在张辽的心目中,参谋长就等于是征北军团的军师。

    然而,蔡成只批了副参谋长。

    直到王底入京,蔡成与王底交流了之后,才确定王底为参谋长,而徐庶为副参谋长。

    这一切皆因为王底对骑兵战术极为熟悉。

    他的骑兵战术,都是为了对付匈奴、鲜卑,便把自己关在族中苦读兵书,然后自己琢磨出来的。

    蔡成让他和张辽、太史慈、徐庶一起入军事学院学习。

    还专门当着王底、徐庶的面告诉张辽和太史慈,他们从军事学院返回征北军团后,便让王底、徐庶参与征北军团的“以战代练”,一年后方能回到参谋长和副参谋长的位置上。

    徐庶是征北军团的副参谋长?

    没错呀。

    本来在入京前,蔡成就已经想让徐庶任征北军团的参谋长,入京后,蔡成便马上让内阁下达《征辟令》,其中就有徐庶。

    徐庶接到了《征辟令》便马上赶往京都。

    可《征辟令》中蔡成为护民军准备的三位人才,只来了徐庶一人,另外两个则是根本没找到人。

    那两个人是谁呀?

    一是周瑜——蔡成为海军准备的副司令;

    二是鲁肃——蔡成为海军准备的参谋长。

    结果,这二人在《征辟令》送达前,竟然都跑到孙策那儿去了。

    不过,管亥、于禁和鲍信能想到这些,何山、管笃自然也能想到。

    所以管笃在去海军之前,先去的并州各个飞虎师,以要去海军,稍稍绕点路看看训练营中的好兄弟之名,对征北军团进行了布置。

    扯远了,还是回到西南军团吧。

    鲍信的调和未能成功。

    法正还是愤而离军,返乡务农读书了。

    表面上看,法正这是一根筋。

    哪怕鲍信给他解释了那些误会,甚至告诉他,他任西南军团的参谋长,是成公子沉睡前而定。

    然而,法正听不进去也没办法。

    实则是法正认为,蔡成沉睡后,内阁与朝廷小瞧了他。

    最最核心的原因便是他已知江南又出现一个仙子弟子桓佑。

    他不知道在没有蔡成的未来岁月,朝廷还能否取胜。

    毕竟“仙人弟子”蔡成数年间便让大汉北方焕然一新,让北方世家大族几乎没有联合反抗的机会,是不争的事实。

    如今又出来一个仙人弟子,而朝廷却再没有仙人弟子的支撑,那南北之争的结果,可就不好说了。

    他想看几年,看看大汉朝廷在“无仙”的岁月中,到底能做到什么程度,他想看看仙人弟子桓佑几年后会让江南有何变化,他想看看桓佑能否率大军北上颠倒乾坤。

    他离开军营时,内心竟然还有一些小期待。

    当然,法正如此决绝,也是知道他毅然辞官,于禁、鲍信不会杀他。

    他看得很清楚,护民军从不乱杀人。

    他的家乡郿县也在右扶风,且与陈仓不到两百里的距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