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射雕:一剑霜寒十四州 > 第273章 两位贵妃竟然同时怀孕

第273章 两位贵妃竟然同时怀孕(2/3)

    中都城皇宫之内,皇上杨浩端坐大殿龙椅之上,台下众臣分站左右,共同就攻打蒙古一事,献言献策。

    右丞相文天祥走向殿前,躬身道:

    “皇上,如今大宋已然天下太平。但臣等需居安思危,若蒙古一日不降我大宋,便会是我大宋永远的祸患。

    即便他们当下不敢来犯,难保日后不会再次侵兵来犯。”

    文天祥虽未直接提出即刻攻打蒙古的想法,但其心忧天下,同时深知蒙古人的秉性,暂时的太平并非永远的太平。

    “禀皇上,如今蒙古已然大败退回关外。忽必烈大汗已然驾崩。目前大元幼帝根基未稳。正是我等攻打蒙古的好时机”

    大将张世杰说道。

    此张世杰是杨浩登基之后,丞相文天祥举荐之人。他此前与文天祥同为大宋重要官职,交情甚好。

    当然杨浩也知道此人,此人与文天祥、陆秀夫并称“南宋三杰”。

    所以,目前正在招兵买马之际,文天祥能够推荐的人,自己自然信得过。便给张世杰安排了大将之职。

    文天祥与张世杰皆认为此时发兵攻打蒙古,乃是绝佳的好时机。

    当然,也有一些主张和平的大臣,他们的理由是如今大宋历经百年战乱,好不容易国泰民安。

    如今新皇登基才三个月,便又要起兵攻伐蒙古,觉得此事尚不可行。

    一时间朝堂之上,主战与主和的声音此起彼伏。

    然而杨浩有自己的想法,他认为目前的国泰民安固然重要,但此时的战争乃是为了长久的国泰民安,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于是,在一众大臣议论之后,杨浩拍板决定:

    “众爱卿所说皆有道理,皆是从国家、人民的角度出发考量。朕既为君王,便要考虑得更长远一些。

    丞相所说之言,颇有道理。即刻准备兵马,五日之后即刻发兵,攻打蒙古开平城。”

    杨浩一言既出,朝堂之内顿时鸦雀无声。

    杨浩接着说道:

    “李庭芝、张世杰,朕命你二人即刻准备各路兵马,五日后,发兵攻打蒙古。开平城,朕要御驾亲征。”

    “遵命,皇上。”

    “退朝”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五日之后,寒风凛冽,裹挟着沙砾,在天地之间肆意翻卷。

    二十万宋军列成整齐的方阵,如汹涌的潮水一般向着蒙古开平城推进。旗帜在风中烈烈作响。

    杨浩骑着高头大马,立于阵前,目光如电,紧紧盯着眼前的开平城。

    他周身散发着沉稳且强大的气场,举手投足之间尽显王者风范。

    身旁,右丞相文天祥身着长袍,神色凝重,高声喊道:“将士们,为了山河光复,为了万千百姓,此战必胜!”

    李庭芝和张世杰各自率领精锐部队,如两把锐利的兵刃,一左一右逼近城池。

    李庭芝手持长枪,枪尖寒光闪烁,他大声发号施令,激励着前锋将士奋勇向前;

    张世杰则挥动令旗,有条不紊地指挥着各路人马,将军队调度得井然有序。

    随着攻城令下,宋军攻势如潮。投石车发出沉闷的轰鸣,巨大的石块带着呼啸的风声砸向城头。

    城墙上的蒙古守军顿时人仰马翻。攻城的士兵们齐声呐喊,扛着云梯冲向城墙,攀爬而上,与城上的守军展开激烈的厮杀。

    经过几个时辰的奋战,蒙古大军毕竟只有五万之众,与杨浩的二十万大军在数量上形成巨大反差,终究不敌。

    城门被打开,大批宋军涌入开平城中。丞相张易、许衡见大势已去,只得纷纷拔剑自刎,从城墙上跌落下来。

    杨浩瞧着这惨状,不由得一脸惋惜。虽说这张易自刎了,他还想着若他们愿意归降自己,还可将其收入麾下,予以官职。

    可惜了,没想到他们竟如此刚烈,就这样牺牲了。

    于是杨浩携着一队人马向着开平城的皇宫赶去。

    皇宫内,气氛一片慌乱。

    幼帝元成宗被吓得瑟瑟发抖,躲在皇后身后。

    护法裘千仞目光狠厉,如鬼魅般穿梭在宋兵之间,双掌舞动,铁掌所到之处,宋兵纷纷惨叫倒地,鲜血染红了宫殿的台阶。

    杨浩见状,飞身而起,如黑色的闪电般直逼裘千仞。

    刹那间,两人身影交错,掌风呼啸,四周的空气仿佛都被撕裂。

    杨浩施展出融合《九阴真经》和《九阳神功》的绝世武功,攻势凌厉。

    裘千仞虽拼死抵抗,但终究不敌。杨浩瞅准破绽,一记摧心掌重重拍出,裘千仞口吐鲜血,直直向后飞去,重重摔在地上,气绝身亡。

    一旁尼摩星见不是杨浩的对手,趁裘千仞与杨浩打斗之际,忙施展轻功逃出宫外。

    失去了裘千仞的守护,皇宫防线瞬间崩溃。宋军如潮水般涌入,将皇后和幼帝元成宗团团围住。

    混乱中,皇太后和幼帝被慌乱的人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