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晚唐:开局一条船 > 第455章 儿子们的思想,都被李唐污染了!

第455章 儿子们的思想,都被李唐污染了!(1/2)

    李龙站在讲台上,背后的全息投影上,清晰地展示着吐蕃全境的三维立体地图。

    山川、河流、城镇、部落分布,甚至每一座寺庙的位置,都标注得清清楚楚,精度之高,令人发指。

    “今天,我们学习吐蕃语的语法结构。吐蕃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其基本语序为主语-宾语-谓语(SOV),与汉语的主谓宾(SVO)结构有根本不同……”

    李龙的教学方式,完全摒弃了传统的死记硬背。

    他利用龙巢基地的强大计算能力,将语言学、社会学、历史学、地理学等多门学科融会贯通,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宏观视角,为学员们系统地梳理着关于吐蕃的一切。

    从吐蕃贵族的六大姓氏“噶、没、征、努、琼、韦”的起源和演变,到苯教与佛教在千年斗争中的融合与对立;从吐蕃的“告身田”制度,到“千户”“百户”的军事编制……

    海量而精准的信息,如同潮水般涌入学员们的脑海,让他们对那个曾经只存在于史书和想象中的高原帝国,有了一个立体而深刻的认识。

    下午,则是装备使用和野外生存训练。

    学员们第一次穿上了那套看起来厚重,实则轻便灵活的防寒服,第一次戴上了便携式高压氧气设备的面罩。

    当纯净的氧气通过管线输入鼻腔时,那种头脑瞬间清明,疲惫一扫而空的感觉,让所有人都发出了惊叹。

    “太神奇了!我感觉自己现在能跑完二十公里!”一个学员兴奋地叫道。

    “这哪里是凡间之物,分明是仙家法宝!”

    慕容秋默默地感受着这一切,他抚摸着身上防寒服那光滑而坚韧的面料,又看了看手中那个结构精密的氧气设备,眼中的火焰燃烧得更加旺盛。

    他知道,有了这些“法宝”的加持,他们未来深入高原腹地,将如虎添翼。

    一天的训练结束,学员们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却毫无睡意。白天的所学所见,依旧在他们脑中盘旋,带来巨大的冲击和兴奋。

    夜深人静,李唐的书房依旧灯火通明。

    他正在通过远程终端,查看龙巢基地的各项工作进度。

    画面中,祈连山腹地的地下基地已经初具规模。

    一条条巨大的隧道如同城市的地铁网络般纵横交错,全自动化的采矿机器人和工程机器人正在不知疲倦地工作着。

    从山脉中开采出来的各种矿石,被直接送入冶炼中心,变成一块块规格统一的金属锭,再由生产线加工成各种零部件。

    整个基地,就像一个精密运转的巨大心脏,为李唐的宏伟计划,源源不断地输送着血液。

    他的目光,最终落在了青藏高原的实时卫星地图上。

    在那片被世人视为生命禁区的雪域高原上,一条钢铁巨龙,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从东北向西南,蜿蜒前行。

    那是由无数工程机器人组成的施工大军。

    它们无视高寒缺氧,无视永冻土层。巨大的激光钻探机轻易地在坚硬的岩石上开凿出隧道,全地形铺轨机如同贪吃蛇一般,将一节节标准的铁轨铺设在平整的路基上。它们的效率,是这个时代人力所无法想象的。

    沿途的吐蕃牧民,早已被这番“神迹”惊得魂飞魄散。

    他们从未见过如此庞大的“钢铁牦牛”,它们不知疲倦,力大无穷,能移山填海。

    一开始,他们惊恐地躲得远远的,以为是山神发怒,降下了妖魔。

    但很快,他们发现,这些“钢铁牦牛”只是默默地修路,并不会伤害他们。而且,随着道路的延伸,一些穿着西北王府制服的汉人开始出现。

    他们带来了牧民们急需的盐巴、茶叶和铁器,并用公平的价格,换取他们的牛羊和皮毛。

    渐渐地,敬畏取代了恐惧。

    在那些淳朴的牧民之间,一个传说开始流传:东方的汉人神王,不忍见高原子民受苦,派出了座下的铁甲神兽,要为雪域高原开辟一条通往极乐世界的“天路”。

    这个传说,甚至已经传到了逻些城,传到了赞普赤德松赞的耳中。

    “神迹……天路……”

    赤德松赞端坐在华丽的王帐中,反复咀嚼着从北方传来的密报,眉头紧锁。

    他派出过最精锐的斥候,想要靠近那支“施工队”,一探究竟。但那些斥候,无一例外,都在距离“天路”十里之外,就被一种无形的力量驱赶,头晕目眩,无法再前进一步。

    未知,带来了巨大的恐惧。

    他完全无法理解,那位西北王李唐,究竟是用什么样的方法,在短短数月之内,就将道路修进了高原腹地。

    这种速度,已经超出了神话的范畴。

    “赞普,达玛王子回来了。”

    帐外传来侍卫的通报。

    “宣他进来。”

    赤德松赞收敛心神,恢复了赞普的威严。

    达玛王子大步走进王帐,他身穿一套在新龟兹买的羽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