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晚唐:开局一条船 > 第450章 我要造一条船来驾叹时代的浪潮!

第450章 我要造一条船来驾叹时代的浪潮!(1/2)

    夜色如墨,新龟兹城王府行营的客院之内,灯火通明。

    与吐蕃贵族宅邸中昏暗的酥油灯不同,这间院落里所用的,是一种名为“节能灯”的神奇造物。

    它被一个晶莹剔透的玻璃罩子保护着,发出稳定而明亮的白色光芒,将整个房间照得如同白昼,纤毫毕现。

    房间内的陈设,看似简约,却处处透着一种难以言喻的精致与和谐。

    打磨得光滑如镜的木质地板,严丝合缝的门窗,柔软舒适的床榻,甚至连桌上的茶具,都散发着温润的光泽。

    最让达玛感到不可思议的,是房间一角那个被称为“卫生间”的小隔间。

    只需轻轻拧动墙壁上一个亮银色的阀门,便有清澈的活水从一根弯曲的金属管中源源不断地流出,水流的大小甚至可以随意调节。

    这……这简直是神迹!

    在吐蕃,即便是赞普的王宫,用水也需要奴仆从遥远的水源地一桶桶地挑来。

    能入户入室的活水,是只有神明才能享有的恩赐。

    可在这里,却成了寻常的配置。

    达玛怔怔地看着那哗哗流淌的清水,心中五味杂陈。

    从下午离开那间神秘的静室开始,他所经历的一切,都在不断地颠覆着他的认知。

    郭昕派了一名叫做长孙睿的长孙家子弟,陪同他参观。

    他们先是去了城外的农场。那里有他从未见过的巨大风车,缓缓转动,将河水抽上高地,灌溉着一望无际的田野。田里的作物,长势喜人,远比吐蕃高原上那些稀疏的青稞要茁壮得多。

    长孙睿告诉他,这叫“规模化农业”,通过水利设施、优良种子和一种名为“化肥”的东西,这里的粮食亩产,可以轻易达到一石半以上,丰年甚至能达到两石。

    两石!

    这个数字让达玛感到了窒息。在吐蕃,亩产最好的土地,也不过四斗。西北的粮食产量,是吐蕃的五倍!

    这意味着,同样大小的土地,西北能养活五倍的人口!

    接着,他们又去了城南的“工业区”。

    震耳欲聋的轰鸣声,冲天而起的黑色烟柱,让他以为自己闯入了魔鬼的领地。

    可当他走进那些被称为“工坊”的巨大建筑时,他再次被震撼了。

    一台台钢铁铸就的“蒸汽机”不知疲倦地咆哮着,通过复杂的齿轮和传送带,驱动着成百上千台机器同时运转。

    在纺织厂,雪白的棉花进去,出来的是一匹匹质地均匀、物美价廉的棉布。其生产效率,是吐蕃最熟练的织工的上百倍。

    在钢铁厂,赤红的铁水奔流如河,巨大的水压锻锤一次次落下,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将一块块钢锭锻造成各种标准的形态。

    长孙睿告诉他,那条即将修往吐蕃的铁路,所需要的铁轨,就是在这里生产的。这家钢铁厂,一天的产量,就足以铺设一里长的铁轨。

    一天,一里!

    达玛当时只觉得天旋地转。

    这意味着,从新龟兹到逻些,数千里之遥,对西北王府而言,或许不过是一两年的工程。

    他们还参观了学堂。

    不分男女,不分种族,只要是适龄的孩童,都可以免费入学。

    他们学习的,不再是单一的《三字经》《千字文》,而是算术、格物、地理、历史……

    那些孩子们,眼中闪烁着自信与求知的光芒,那是达玛在吐蕃的同龄人眼中,从未见过的神采。

    最后,他们回到了新龟兹城内。

    宽阔、平坦、干净的街道,规划得井井有条的坊市,琳琅满目的商品,熙熙攘攘却秩序井然的人群……

    这里的一切,都与他印象中任何一座大唐汉人的城市不同。

    这里没有衣衫褴褛的乞丐,没有面黄肌瘦的流民。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一种安居乐业的满足感。

    这哪里是一座边陲重镇?这分明是一座地上天国!

    “兄长,你真的决定了?”

    达玛收回思绪,看向盘膝坐在床上,正在闭目调息的藏玛,声音中带着一丝最后的挣扎。

    藏玛缓缓睁开眼睛,他的眼神平静而坚定。

    “达玛,我问你,今日所见,你有何感想?”

    达玛沉默了片刻,苦涩地说道:“很强大,强大到……令人绝望。”

    “是啊,绝望。”

    藏玛叹了口气,苦笑着说道:

    “在我们还在为了一场小小的胜利而沾沾自喜时,人家已经走到了我们前面一百里,甚至一千里。我们甚至……连人家的背影都看不到了。”

    他站起身,走到窗前,推开窗户,望着窗外灯火璀璨的新龟比城。

    “你看到了吗?达玛。这满城的灯火,就像天上的星辰。而我们的逻些,此刻,恐怕早已陷入一片黑暗。”

    “这不是武力的征服,这是文明的碾压。李唐说得对,时代的浪潮来了。我们吐蕃,就像是站在沙滩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