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置原理简单,结构也不复杂。
唯一难点,就是传统材料无法诞生高密度超强磁场,所以‘有漏’,始终会有辐射粒子漂移损失。
而这些损失的高能粒子,可不是普通物理材料可以承受的,不用多久就能把世上最耐高温以及最高强度的材料软化,最终的最终,传统托卡马克装置无法长时间持续运行,目前主世界最高也就做到强撑两三分钟而已,然后就不得不停机散热。
这么说,够清楚了吧?
很‘简单’吧?
真相大白:说来说去,还是材料学的问题,是因为约束轨道的超导材料不过关,无法诞生合格超强磁场而已。
一旦解决这一问题,一切将迎刃而解。
在别的世界不好说,如今在漫威世界,合格常温超导材料显然已经不值钱,否则斯塔克根本不可能在恐怖分子那里凑齐材料。
所以说,斯塔克弄得,张大博士就弄不得?
纯粹搞笑嘛。
老实说,之前去接机的时候,用精神感应看到小胡子胸前反应堆,张骞其实很失望。
因为这个18级钳工手工打造的第一代微型托卡马克反应堆,技术含量比他想象中低多了,根本不是什么核聚变,只是普通低温核裂变反应堆,最终结合了托卡马克式强磁约束,有效降低了低温(300℃)链式裂变反应堆边缘温度,达到人体可以承受的地步罢了。
说穿了,这种技术革新就值两毛钱,不能再多了。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不明白,难道张骞能用肉眼看出聚变与裂变的区别?
呵呵,其实不需要看也证据确凿:小胡子胸前时刻都在散发着许多充满恶意的辐射粒子(中子、质子),辐射强度堪比用tc照射,这在原版中也有说了。
这,就是证据。
另一方面,因为完美核聚变理论上不可辐射出有害的质子和中子,只会诞生无害‘光子’,是一种完全环保的能量形式。
深知剧情的张骞想了想,那时候才反应过来,暗道一声:靠,原来电影里斯塔克一直牛逼哄哄强调的‘创造新元素’,其实尼玛就是某种辐射同位素聚变诞生的异位异构元素,正如氘核聚变反应,最终会融合成新元素氦……
“呵,我恐怕碰上了一个善于吹牛的天才。好,今天就让老夫揭穿你真面目,打破你科技神话。”
张骞笑了笑,极目远望。
深邃的外太空当然什么都看不到。
但在这位眼里,任何迷障彼岸、一切未知,只可能是一个又一个的莫名惊喜。
他也许会期待这些惊喜,享受解密的过程,却绝不会将之神秘化、妖魔化。
至于说装逼扮神秘,把一些普通现象随意装扮,吹得天花乱坠,……那是主世界华夏网络小说作者才会干的事,博士不屑为之。
没错,这是一个态度问题。
面对未知,张骞始终云淡风轻,态度坦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