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穿越之我在古代搞发明 > 第1051章 借力钦天监

第1051章 借力钦天监(1/2)

    偏殿风波之后,格物院上下愈发谨言慎行,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二代“瑾车”、廉价黄草纸以及农具改良等“务实”项目上。

    《自然格致》启蒙的编纂也转向了更安全的“地象”与“物性”,进展平稳。

    然而,叶明深知,思想的藩篱不会因暂时的退避而自动消失。

    皇帝那句“需与钦天监多加探讨”,虽是约束,却也未尝不能成为一个突破口。

    钦天监垄断着对天象的解释权,若能与之建立某种程度的沟通甚至合作,或能为格物之学,尤其是天文地理方面的探索,争取到一丝合法性。

    这个机会,比预想中来得要快一些。

    这日,李君泽兴致勃勃地来到格物院,屏退左右后,对叶明低声道:“明弟,有个机会!钦天监那边,近日为测算下一次日食的精确时刻,争论不休,几位博士各执一词,监正老爷子也颇为头疼。孤想起你曾言格物院亦重视观测与计算,不知……你可有法子?”

    叶明心中一动。日食预报,正是钦天监的核心职责,也是其权威所在。若能在此事上提供助力,无疑是最好的“破冰”契机。

    他沉吟道:“殿下,日食推算,涉及日月运行轨迹之精妙计算,格物院目前于此积累尚浅,不敢妄言能超越钦天监诸位大家。不过……”

    他话锋一转:“格物院于算学一道,确有新法,或可助其验算过程更为快捷、精准。”

    “此外,我院近来打磨了一些用于观测的‘千里镜’(简易望远镜),虽简陋,但观月察星,或能比肉眼更为清晰,或许能提供一些辅助性的观测数据。”

    叶明说得十分谦逊,只提“辅助”,绝无挑战之意。

    李君泽了然,笑道:“如此便好!孤便以此为引,安排你与监正见上一面。只说是探讨算学新法,辅助观测,绝不提及其他。”

    数日后,在太子的斡旋下,一场非正式的“学术交流”在钦天监的一间偏厅进行。

    一方是须发皆白、面色古板的监正以及两位同样严肃的博士;另一方则是叶明,以及被他特意带来的、对天文算学极为痴迷且性格相对……不那么容易激动的林文博。

    气氛起初颇为凝滞。监正只是微微颔首,算是打过招呼,两位博士更是眼观鼻鼻观心,一副拒人千里之外的模样。

    叶明不以为意,开门见山,只谈技术。他让林文博展示了“格物数字”和竖式计算法在复杂乘除、开方运算中的便捷,并提供了几个简化计算的公式思路,基于古代已有的天元术等,但用新符号和算法表达。

    起初,钦天监的博士们还面露不屑,但当林文博现场演算一道他们正在争论的、涉及多层开方的日食相关算题,速度竟比他们用算筹快上数倍,且过程清晰,不易出错时。

    那几位博士的眼神终于发生了变化。就连一直闭目养神的监正,也微微睁开了眼睛。

    “此等算法……确有其便利之处。”一位博士忍不住低声嘀咕。

    随后,叶明又献上了格物院最新打磨的两架“千里镜”。这玩意儿原理不复杂,但镜片的磨制却需要极高技巧,格物院的工匠也是失败了许多次才得到勉强可用的成品。

    监正亲自走到窗边,举起千里镜望向远处宫墙的脊兽,原本模糊的轮廓瞬间清晰,他古井无波的脸上终于露出一丝惊容。

    他又将镜筒对准天空,虽然白日里观星困难,但看向远处的飞鸟,其羽翼细节亦清晰可辨。

    “此物……竟能拉近远景?”监正放下千里镜,看向叶明,目光中多了几分审视与探究。

    “回监正,此物名为‘千里镜’,乃利用透镜聚光成像之理,确实能将远处景物看得更清。用于观测星辰轮廓、月面地貌,或比肉眼更为有利。”叶明恭敬答道,依旧只谈观测,不涉解释。

    监正沉吟良久。他固然坚守传统,但并非顽固不化之辈。

    钦天监的职责要求精确,任何能提升观测和计算精度的方法与工具,都具有无法抗拒的吸引力。

    “叶侍郎,”监正终于再次开口,语气缓和了许多,“你院所创之新算法,于验算确有助益。这‘千里镜’于观测,亦属利器。日后若有关乎历法推算之疑难,或需精良观测之时,或可请贵院协助一二。”

    这便是松口了!虽然只是有限的“协助”,却意味着钦天监这扇紧闭的大门,被撬开了一道缝隙。

    林文博激动得差点当场失态,被叶明用眼神及时制止。

    叶明躬身道:“格物院荣幸之至,定当尽力。”

    这次会面,成果显着。格物院并未试图去解释“为什么”会有日食,而是提供了“如何更准、更快地计算和观测日食”的工具与方法,这巧妙地避开了学术观点的直接冲突,切中了钦天监的实际需求。

    消息传回格物院,宋应文长舒一口气:“三少爷此招‘以技破局’,高明!如此一来,我格物院便与钦天监有了正式往来的名分,日后涉及天文地理之探讨,便不再是‘妄测天机’,而是‘协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