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做出更流畅的装置了。”
叶瑾似懂非懂,但认真地点了点头:“我明白了!就像娘亲绣花,针脚要匀称才好看一样!”
童稚的比喻让三位“大人”都笑了起来。
林文博看着叶瑾,又看看叶明,感慨道:“叶家麒麟儿,不仅自身才华横溢,连小妹亦如此灵秀,真乃家门之幸。”他心中对加入格物院,推广新学的信念,更加坚定了几分。
又闲聊了几句,叶明便让侍女送叶瑾回去休息。书房内重回宁静,炭火噼啪作响。
叶明看着两位老先生,正色道:“蒙学堂之事,便如此定下。先从院内工匠子弟开始,规模不必大,但需做出成效。教材、场地、一应物料,我会让墨痕安排妥当。有劳二位先生了。”
宋应文与林文博对视一眼,皆看到彼此眼中的郑重与使命感,齐齐拱手:“定不负三少爷所托!”
夜色更深,叶明独自走在回院的路上。回想起刚才书房内,林文博的激昂、宋应文的稳重、叶瑾的聪慧,他心中充满了力量。
推广新学之路固然艰难,但他并非独行。
有志同道合者的辅佐,有家人毫无保留的支持,更有像叶瑾这样代表着未来的新芽在茁壮成长。
h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