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黑风军”的劣势是兵力有限,战场范围越大,骑队之间就越难彼此呼应配合,对整个战场的控制力,也会因此而持续下降。
直至战场范围超过某个临界之后,这种全面掌控彻底归零。
当“黑风军”骑队开始全面受降纳俘之时,战场范围已经扩大到了方圆百里。
这也是“黑风军”骑队所能控制的极限。
即便如此,已经取得了辉煌胜利的“黑风军”,也没能将十二万敌骑全部吞入腹中。
若将视野更进一步扩散,就能看见,在方圆百里之外的荒原中,有许许多多的“漏网之鱼”存在。
有的是单纯是因为运气好,兵力有限的“黑风军”,一直都没有将他们当成目标。
有的是个人实力太强。
有的则是在逃亡途中,明智的弃掉了所有甲胄,以及其他不必要的负重,换来更快的逃亡速度。
——事实上,只要能够幸运的逃过第一波死亡投枪,然后在第一时间就做出“丢盔弃甲”的决定,那大概率是能够逃出生天的。
便是追击的“黑风军”骑队看见了他们,也会明智的优先选择那些逃亡速度比他们更慢、行动更迟缓的同伴。
而若是更进一步观察,就会发现,这些侥幸逃出生天的敌骑,往北、往西这两个方向逃亡的数量最少。
往南逃的数量比往北、往西的多,但依然很有限。
数量最多的,都在往东,也就他们大本营的方向逃亡。
而且,从其他方向逃亡成功的铁骑,在发现彻底摆脱了追兵之后,也会开始有意识的往东边大本营的方向靠拢。
因为这样的大趋势,随着逃亡队伍距离大本营越来越近,本来分散的队伍再一次呈现出聚集的趋势,且规模还在持续的增加。
虽然人疲马乏,可劫后余生的众骑看着周围持续壮大的队伍,一度慌乱到几乎彻底崩溃的心,再次产生了些许的安慰。
有人统计了一下,发现队伍规模,居然已“轻松”恢复到了万骑以上,且随着距离大本营越来越近,己方骑队的规模,还在持续增加。
“照这趋势,应该能收拢两三万骑。
乐观一点,等四散的队伍全部回归,说不定能收拢三四万骑也说不定。”一位曾经的万骑统领对旁边另一位万骑统领半玩笑、半开解的道。
这也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
十二万铁骑中,折损最多的,是修为在炼髓以下的群体。
在呈金字塔状的铁骑框架中,他们不仅规模最大,修为实力也处于垫底的位置,穿戴的甲胄质量也最低。
应变能力,逃命能力……各方面都是最差的。
当致命的打击来临,他们自然就是最先崩溃的群体。
反倒是那些炼髓以上的战力,特别是炼髓后期、炼髓巅峰、乃至有着一境圆满及以上战力的统领们,只要不主动找死,基本上都能全须全尾的逃出生天。
这就造成了眼下这极“有趣”的画面,明明才遭受了极惨重的打击,可若论其平均实力,相较于失败之前,却是不降反增。
因为炼髓以上战力的密度,是董观麾下自有玄幽铁骑以来,前所未有的大。
这样的现实,让前一刻还处于绝望心境中的众人,勉强振作了一些。
有些看得开的,甚至已经开始为后面的战局做起了推演。
“经此一败,幽州是受不住了。”
“这么惨痛的损失,希望君上能够承受得住。
……不过,咱们好歹还是顶着无穷的追杀,尽量收拢了这许多兵力。
若还要对咱们发火,那就太没道理。”
“这次回去后,必须说服君上,立刻往玄州转移,将能带走的全都带走,特别是集结在幽州的兵力。
再将玄州境内的兵力全部集结起来,加上咱们带回去的这三四万骑,勉勉强强,还能攒出小十万玄幽铁骑出来。
加上水师封锁水道,暂时稳住玄州还是没问题的。”有人“乐观”的道。
有人乐观,就有人悲观。
“能攒小十万玄幽铁骑?这又有什么用?
这次的遭遇,还不够说明一切吗?
对方已经掌握了专克咱们的手段,在那些恐怖投枪面前,玄幽铁骑就是一群蠢笨的活靶子。
除了挨打受死,什么都做不了!”
这话一出,很多人那才复苏不久的心气,再一次有了熄灭之势。
有的人,甚至生出了“生不逢时”的愤懑之感。
在今日之前,他们心中,都有一种这样的自信——玄幽铁骑,就是天下最强的野战兵种!
若是野外相遇,玄幽铁骑可以横推天下所有强兵。
从一手缔造了这支强兵的董观,到每个统领,到每个骑手小兵,都有这样一种想象——
他们手持着一件无坚不摧,无物不破的利刃,且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