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穿成绝嗣皇帝早死的崽 > 第391章 陛下如此得意!

第391章 陛下如此得意!(1/2)

    “漠北国土偏远,风沙漫天,昼夜温差大,一年皆少雨。试问,漠北如何自给自足,又该种植何种作物?”

    “大楚多大河近海多风,暴虐而行。稻米不生,五谷不活,何解?”

    五岁的太子殿下不曾去过漠北,也不曾见识过大楚的狂风暴雨。

    二国才并入大昭没多久,国民之中互有嫌隙,连书文都是不通的。

    相邻之地,更是互相鄙夷,早起骂街都有。

    那这些太子殿下又是从哪里得知的呢?若是他出得是大昭的农试,此间官员还稍稍有些把握。

    偏偏开篇二题都不是大昭的。

    年方五岁,身份更是天下一顶一的贵重。

    殿下必然不知大楚与漠北的农事,连节气都如此清楚。

    昔年陛下征战沙场,倒是去过,边疆一待便是五年。

    个中气候定了然指掌。

    这前二题博文强识的官员还能说出一二来,待落到后面几题,那真真是两眼一抹黑。

    不会写的,见别人都在写,便也执着笔,埋头苦写。

    装得不耐烦了,便抬头看看那无悲无喜的帝王。

    真是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陛下这样不食人间烟火,动不动便把杀人挂在嘴边的暴君,居然还有如此细腻的心思。

    连各国四时气候都如此清楚,还知道种什么作物。

    瞧见圣上目中深思,还有面上自得之意,便有人猜测,陛下怕是对自己出的题很满意。

    “宣德六年,京师旱,蝗虫大起,民以谷为生,岁大饥,何解?”

    只不过陛下居然会出先帝年间的题,难道是要百姓忆起当年之苦。

    陛下可真记仇啊,先帝死了多少年了,还要被拉出来唾骂。

    这题可不好答,蝗虫作乱,史书有载都不知多少回了。

    蝗虫茂发一地,寸草不生,百姓争相出逃,十室九空。

    数千里间草木皆尽,或牛马幡帜皆尽,其害犹过水旱者也。

    大蝗一旦形成,那可不是人能解决的问题,不过此题并无约束,范围广阔,。

    有人写:蝗未解飞,鸭能食之,鸭群数百入草木中,一鸭七八百捕,或可抑之。

    也有答:蝗性向火,凡田地有蝗者,宜置干柴十余堆于田边空处,待天色暗透,以火烧柴,顷刻可焚无数。

    时间转瞬即逝,众人埋首答题,也不觉得枯燥。

    渐渐写到最后一题,殿中沙沙的春蚕食叶声戛然而止。

    这道考题只有短短的一句话,可众所周知,字数越少,题越难。

    “天下归心,国有政策,结合国事,谈论农桑。”

    任众人想破脑袋,也不知这些政策该与何种农事相联系。

    这些政策除了摊丁入亩五十税一还有些关系,其他两个风马牛不相及。

    况且相联系,又是怎么个联系法,阐述什么观点。

    破题便有难度,都是身居要职的朝廷官员,要是想得一点分数倒也简单。

    可殿下说了,这是要拿来当参考答案的,这若是胡言乱语,为了得几分,便丢人现眼。

    日后官场相见,还不被人讥讽至死?

    更别提史官时时记录,他们乱七八糟答一堆后世又该以何种目光看他们。

    一时半会想不出来,众人抬头想看同僚如何,却大眼瞪小眼。

    四目茫然。

    小胖崽坐姿端正,一笔一划将自己的见解写上去。

    题目全是他出的,答案的话便博采众长。

    他太过认真,并没有注意到大殿中一时停下的沙沙之声。

    特别之事,便格外引人注目。

    众人的目光都聚集过来,若是旁人便如芒刺在背,冷汗连连。

    小胖崽被看多了,加上他对待这次农试十分认真。

    做到了心远地自偏之境。

    圣上将卷纸放下,随着众人的目光看去。

    见到自己的孩子抿着嘴巴,捏着玉笔,正襟危坐,端得是皇太子的风范。

    明熙帝眼中划过一丝笑意,一手支颔,就这样看着他。

    “殿下写得来?”不知是谁将心里话低声说了出来,顿时引来众人注目。

    向净心下惴惴,生怕陛下要冲冠一怒为太子,要砍了他的脑袋。

    好在陛下此刻,眼里心神,唯有太子。

    不太搭理官员之事。

    他平日最是遭人嫉恨,又爱拍马屁,如今质疑起了太子。

    倒叫其他人好生惊奇。

    惊奇过后,便是低声交谈:“我看悬。”

    作为给太子讲经的大学士之一,章知对于小太子肚子里装的墨水,还是略知一二的。

    殿下虽进步许多,但众人都被难住了,他怎么写得出来?

    章知认为,小太子应是乱涂乱画,或许写了一些啼笑皆非的东西。

    至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