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 第634章 ‘准\’\‘阅\’‘否\\’

第634章 ‘准\’\‘阅\’‘否\\’(1/3)

    解决了大家担忧的养老保险问题,世家门阀和勋贵们非常的气恼,但也无可奈何。

    可一可二不可再三。

    一计不成,就不能继续使用这样的计谋,否则引得李承乾震怒,他们都会遭殃。

    他们也只能忍气吞声,隐忍不发了。

    可这边李世民还未高兴两天,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便寻到了他。

    毕竟已经好几个月没有批阅奏折了,几人身为三省的官员也是清楚的。

    之前还能说锻炼太子,可如今太子批阅的奏折,实在是让人看不懂。

    只能来找李世民汇报了。

    “陛下,这太子殿下批阅的奏折,臣等实在是没法看了。”房玄龄哭丧着脸道。

    李世民坐在龙椅之上,手中翻阅着李承乾近些时日批阅的奏折,脸也是跟着越来越黑。

    这上面除了大臣们长篇大论之外,根本没有李承乾的笔记。

    每一本奏折都是鲜红的一个字。

    阅~

    准~

    否~

    翻了不知道多少本,李世民找不到这三个字以外的字。

    “张阿难,去将太子给朕叫来。”李世民将手中的奏折拍在了龙案之上,气愤得说道。

    “喏。”

    看着李世民的样子,张阿难就知道今日太子殿下是在劫难逃了。

    知道太子殿下生性懒惰,可怎么能懒到这种程度。

    原本在东宫崇教殿商议特区土地问题的李承乾,忽然被召唤到了甘露殿,心情极其不佳。

    而且看着里面一堆三省官员和黑着脸如包公般的李世民,大概是猜测到了什么。

    他也不是傻子,批阅奏折偷工减料,迟早是要被李世民发现的,如今都一个多月了才被发现,只能说明三省官员并未将此事上报。

    如今是撑不下去了。

    李承乾露出了冷笑,走到了龙案之上对着李世民拱手道:“儿臣拜见父皇,不知父皇招儿臣来是有何事?”

    看着漫不经心的李承乾,李世民更恼火了。

    一把将龙案上的几本奏折甩到了李承乾的身上。

    “何事,朕让你批阅奏折,让你跟着三省官员治理朝政,你就是这么给朕批阅奏折的?”李世民能不恼火吗?

    之前看李承乾批阅的奏折除了字难看以外,还是很中规中矩的,而且评价写的也是不错。

    发表了很多见解。

    就连李世民都有些诧异,官员提出的问题,李承乾能够举一反三。

    可如今呢。

    不是做不好,而是纯属偷懒。

    李承乾被砸了也不生气,看着地上那些奏折上都印着红戳戳,忽然笑了。

    “父皇,儿臣这方法难道不是加快了处理奏折的速度吗?”

    “哼,速度倒是快了,可质量呢?就这三个字,谁能看得懂?”李世民暴怒道。

    李承乾则是不急不缓的弯腰捡起了奏折,放在龙案之上叹息道:“父皇,儿臣自然明白身为帝王要恪尽职守,可每日呈送上来的奏折大部分都是废话,老生常谈。”

    “就拿弹劾儿臣的奏折来说,来来去去那几个理由,都没有些新鲜的。”

    “不是说儿臣权力过大,就是说儿臣年纪太小,也不想想儿臣这般岁数的成就,那些大臣有几个能做到的。”

    一番话说的在场三省官员脸红脖子粗的。

    内心都在盘算,自己跟李承乾相比,好像确实比不了。

    除了跟着太上皇和陛下建立了大唐,比诗词李承乾是大唐的诗仙级别,文人的楷模。

    比赚钱,人家富可敌国,产业遍布全大唐,更是朝着西域发展。

    唉~

    这群人头更低了,都不敢跟李承乾对视。

    李世民都愣住了,不知道该怎么接李承乾的话,但这也不是懒政的理由。

    “那你说说,这三个字是何意?”

    等着李承乾将这三个字意思说出来,李世民在好好的教训他。

    可不料李承乾却道。

    “回禀父皇,这个‘阅’字,代表着儿臣已经看过这本奏折了,可这大臣通篇废话,所以儿臣也懒得去评价,盖一个章已经算对得起他辛苦写的这些字了。”

    “至于‘准’字,当然是大臣们提出的建议,儿臣觉得可行,那就可以实施。”

    “‘否’顾名思义,那就是大臣提出的建议给予否定的意思。”

    “这样一来就很明了,做样子的奏折,可以完全不看,甚至可以打回门下省,让门下省官员去教育写这奏折的官员,闲来无事就上奏,什么屁事都要父皇说,这不是浪费父皇处理朝政的速度,拖慢整个大唐走向富强的时间嘛?”

    “浪费父皇宝贵的时间不算,还浪费了纸张,这等官员考核的时候就要给差评,升官肯定是无望了,儿臣都想着是不是应该将写奏折算进官员考核之中去。”

    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