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穿唐记:太子的逆风翻盘 > 第602章 提高税收方案

第602章 提高税收方案(1/3)

    甘露殿。

    李世民和房玄龄、杜如晦、李靖等人商议了李承乾组建十万海军一事。

    在场的人听见养活十万海军所需的军费,都目瞪口呆。

    “陛下,这二百万贯是不是太多了些?”房玄龄不敢置信的瞪大了眼。

    如今大常备的府兵也就几十万,在不打仗的情况下,都花费不了这么多。

    为了养活十万海军,就要用二百万贯,这国库根本无法承担如此庞大的开支。

    李世民也是紧蹙眉头的说道:“玄龄考虑的何尝不是朕所考虑的,可太子所言也并不无道理,今日你们也感受到了新式战船的速度,如果海上丝绸之路真的能比西域丝绸之路减少一半的时间,那么海军肯定是必不可少的。”

    这个时候李靖忽然站出来拱手道。

    “陛下,太子殿下所说的海军,不就是大唐的水军吗?如果把水军并入海军,这是不是会减少一些开支?”

    “嗯?”李世民一愣。

    大唐也是有水军的,只是规模一直在三五万人。

    也是按照府兵制招募的。

    经过这么一提醒,李世民忽然有点明白了李靖的意思。

    “药师的意思是将水军并入海军,另外让太子招募五万人?是这个意思吗?”

    府兵制肯定是要省钱一些。

    毕竟李承乾募兵制是需要发俸禄的,而府兵基本上不需要俸禄。

    李靖颔首道:“陛下,如今海军到底如何我们不得而知,要是可以减少一半,那么按照太子殿下所说的二百万贯,朝廷需要拿出八十万贯,减少一半的话,是不是朝廷只需要拿出四十万贯呢?”

    这笔账一下子算明白了。

    所有人的眼前一亮。

    可李世民很快眼神就黯淡了下去,叹息着问道:“哪怕减少一百,朝廷拿出四十万贯,可循州、潮州能够维持每年都拿出六十万贯吗?”

    额......

    大家再次沉默了。

    循州和潮州是什么地方,在场之人都非常的清楚。

    要让这两个地方每年拿出六十万贯,这不是开玩笑嘛。

    “陛下。”裴寂此刻上前一步道:“何不找来太子殿下问询一番,在确定呢?”

    “万一太子殿下有什么办法能让循、潮两地增加赋税也不一定。”

    “裴仆射,增加两地百姓的赋税,百姓又该如何生存呢?”房玄龄皱着眉问道。

    自古以来,增加赋税只会引起民怨沸腾。

    所以朝廷不到万不得已,都不可能去增加百姓的赋税。

    毕竟百姓们日子也不好过,这才刚过几天好日子,就增加百姓的赋税,岂不是胡闹。

    何况这养海军不是一年半载的事情,长期下去,百姓肯定不堪重负。

    裴寂也不恼,笑着道:“玄龄莫急,我说的不是增加百姓的赋税,而是其他办法增加赋税。”

    “比如,商贾......”

    嗯?

    经过这么一提醒,大家才反应过来太子殿下是个经商天才。

    如果在经商一道增加赋税,倒不是不可行。

    “张阿难,去传太子。”李世民沉声道。

    “喏。”

    在就张阿难应声的时候,殿外便传来了李承乾的爽朗的声音:“不用了。”

    所有人扭头看向殿外。

    发现李承乾正大步的往这边走来。

    李承乾走到龙案面前,对着面前这些大唐的肱骨之臣微微颔首,最后对李世民拱手道:“儿臣拜见父皇。”

    “嗯。”李世民奇怪的看了眼李承乾,便问道:“刚才正在商议你所说海军一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儿臣都听见了。”

    李承乾也是从立政殿出来之后,想了想还是先来了一趟甘露殿,知道李世民跟这些大臣商量不出什么来,毕竟不是小钱,所以最终还是要自己来解释。

    “父皇,裴仆射说的话没错,儿臣能够在五年之内将循、潮两地特区的赋税增加到百万贯一年。”

    “什么?”大家都不淡定了。

    整个大唐一年才两千万贯,太子开口就说可以增加两个地方的赋税,而且还是百万贯一年。

    怎么做到的?

    哪怕是长安城,一年的赋税堪堪过百万贯,那也是因为商贾云集。

    李承乾不理会大伙的震惊,而是自顾自的说道:“首先,儿臣在潮州已经建立了大唐最大的码头,码头是由潮州当地的富商共同出资建造,未来码头停靠船舶或者是货物运输,他们都会收费,而收取的费用,两成将会上交给特区作为赋税。”

    “两成?”李世民惊讶的说了一声。

    如今大唐针对商税是二十抽一,也就是半成左右。

    这一上来就收两成。

    会不会太狠了?

    李承乾自然明白大家为什么如此惊讶,也知道大唐的税收体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