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看第三本奏折的时候,李世民的眉头皱的更紧了,发现这李承乾去一个地方就没有好事。
一堆的麻烦。
索性将三本奏折全都丢在了一旁,靠着龙椅,昂起头揉了揉眼。
半个时辰后。
房玄龄、杜如晦、李靖全都来了。
“拜见陛下。”
“拜见陛下。”
“拜见陛下。”
。。。。。。
李世民微微抬起头,看见三人道:“来了,你们看看吧。”
说着把面前的三本奏折往前推了推。
眼疾手快的张阿难上前将三本奏折分别递给了三人。
三人看完一本,相互交替起来。
直到每个人把三本奏折都看完,纷纷皱起了眉。
首先开口的就是房玄龄:“陛下,党仁弘一事,恐怕暂时不好解决。”
“为何?”李世民心知肚明的问道。
房玄龄分析道:“如今岭南冯盎势大,党仁弘是陛下安排的,要是将党仁弘调回来,那么广州府又该如何?”
听见这话,李世民也是有这样的担忧。
广州府算是朝廷最后掌控的州府,其余地方要么就是冯盎的人,要么就是俚族的人在掌控。
可偏偏这个党仁弘不争气。
简直要气死他了。
“至于大食国......”房玄龄看了看李靖和杜如晦,然后道:“按照太子殿下的意思,如今跟萨珊王朝交战的就是大食国,这大食国狼子野心,而且阿布·宛葛素是穆斯林穆罕默德的舅舅,他死在了大唐肯定是要被大食国追究问责的,可大食国在大唐的布局,也能够看出来,他们对大唐恐怕是虎视眈眈了。”
“臣以为,按照太子殿下的意思办,先行问责,只是问责之人该派何人去?”
李世民蹙起了眉,确实不太好办。
如今大唐不到迫不得已,肯定是不能够再打一场如此大的仗了。
休养生息才是大唐需要做的。
李靖这个时候却站出来道:“陛下,臣以为此事由党仁弘起,那就要派党仁弘去解决为最佳。”
师徒就是师徒,坑人都不换个人坑。
闻言,李世民深深皱起了眉:“哦?为何?”
李靖不卑不亢的说道:“陛下您想,党仁弘身为广州府都督,而且怀圣寺的建立党仁弘肯定是知晓的,那么党仁弘与穆斯林商贾绝对熟悉。既然熟悉,派他去大食国,最佳。”
“嗯,有道理。”李世民微微颔首,但转念一想问道:“可党仁弘是广州府都督,他要是离开了,广州府又该由谁来管呢?”
一下子,房玄龄和李靖都沉默了。
出使大食国最佳人选是党仁弘。
那么广州府都督位置就会空闲,一旦被冯盎抓到了机会,广州府恐怕未来朝廷都管不到了。
杜如晦突然站出来拱手道:“陛下,有一人非常合适。”
“哦?谁?”李世民眼前一亮。
有人合适吗?
他怎么想不起来。
“魏征。”杜如晦道。
魏征?
这下李世民、李靖、房玄龄三人猛地抬起头看向杜如晦。
杜如晦解释道:“既然魏征在岭南处理开荒一事,让他兼任广州府都督一职应该不成问题。何况魏征此人刚正不阿,正好处理广州府一事为最佳。”
“妙啊,哈哈哈。”李世民瞬间眉开眼笑了起来。
一下子解决了两件事,他非常的开心。
可到了第三件事,那就是冯盎一事。
李世民将冯盎的事告诉了三人,三人纷纷皱起了眉。
要说老狐狸,冯盎在这四个人面前真的是小巫见大巫。
冯盎顶多就是一个军阀,而面前四人可是打天下的组合。所以冯盎那点小心思都不需要说破,四个人都明白了。
“陛下,冯盎身为岭南总管,眼下南扶州被僚人所占,他却跑来长安求援,实属失职 。”房玄龄道:“冯盎统领十万兵马,区区僚人,怎么可能还需要朝廷援助?”
这话是没错,可李世民却皱着眉没说话。
严重怀疑这十万兵马的真假。
岭南上交朝廷的赋税并不多,因为当初要辖制境内的僚人,还有南召等国。
如今林邑已经属于大唐,虽然没有划入岭南的版图,可李世民是有这个打算的,也希望岭南能够越过越好。
可现在看来,他需要三思了。
李靖却道:“陛下,臣以为既然太子殿下在岭南,朝廷的援兵也已经赶往岭南,那么冯盎这个时候最好是在长安,不能返回岭南打扰太子殿下。”
“另外陛下可以下旨,让太子殿下在岭南趁冯盎不在,削弱他的实力。”
这招够狠。
不放回岭南,不就是囚禁在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