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但是国内影视公司煽动舆论,找人去有关部门告他的刁状,我听说几个互联网企业也在找门路。”
他感慨地摸了摸自己的小平头:“不遭人妒是庸才,只是他这个天才,做得也真叫人头疼啊。”
高城盛去隔壁自己的办公室打完电话,回来如实给领导汇报:“韩总,都讲过了。”
“怎么说?”
“华艺说不是他们找的人,光纤说是华艺找的,伯纳也说是华艺找的,也可能是阿狸和邓温迪找的,互相扯皮嘛。”
“哈哈哈!”韩山平被气笑了:“踏马的,我看一个都跑不掉,特别这个脑有反骨的于胖子。”
“得了,等着那小子回来自己收拾他们吧,昨天问他说要去趟卧龙拍什么奥运纪录片。”
老韩看了眼手表:“中午李康生来看我,你跟我去接待一下,早点去点菜。”
“好的。”
李康生是峨影厂厂长,90年代老韩出川之前是他的老下属。
此前拍摄《塘山》时路老板到樊建川处借年代道具,和张合平一起去“逮捕”路宽的韩山平,就是让李康生去守株待兔,一定要把青年导演留住。(262章)
李康生为什么会这时候进京呢?这和问界的“八周年庆典”脱不开干系。
没错,他也是工体三万观众中的一员,因为儿子在问界影视任职,这次跟组织请假来感受下奥运气氛,顺便拜访老领导。
自己这位老领导,据说又要升了。
依旧是小西天附近的私房菜馆,老韩在包间里喝茶看报,一直到接近一点才见到老下属。
“老李,你现在谱儿挺大啊?”小平头斜睨着李康生,后者跟他其实年纪相仿。
“老领导你听我解释啊!”李康生知道他是佯怒打趣自己,笑着给韩山平斟茶。
“还不是最近这风风雨雨给闹的,我一直在等儿子中午下班,带着他来看望你这个叔叔,可他们公司又临时开会,应该是情况更复杂了些。”
“我这一看实在不行了,就自己先过来了,见谅!见谅!”
小平头装模作样地点点头:“行,下不为例!”
高城盛在外头点完菜进来,闻言笑道:“见谅是不可能的,待会儿你们老哥俩多喝几杯就行。”
“那必须的!”李康生欣然应允。
老韩咂咂嘴也不多说什么,当即走菜跟老家人喝起闲酒、聊起家常。
两人都算是国内电影行业的头面人物了,只不过话里行间伴着乡音的插科打诨,糗事段子不断,让这两年身居高位的老韩心里也颇为妥帖。
在中国的官场文化中,“乡土情结”往往深刻影响着官员的人际关系处理方式,老韩最后那句“下不为例”的警告里,分明带着“以后有事尽管找我”的潜台词。
酒喝了约莫一个小时,已经下午两点多了。
饭桌上的李康生自然也是把话题往老家引:“老领导,还是怀念当初你带着我们在峨影厂的日子啊!”
“咱在蓉城东郊的厂子,白天拍完戏,夜里就跑到九眼桥的苍蝇馆子,点一盆麻辣兔头,就着二两跟头酒改本子,巴适得板!”
“哈哈哈!是啊。”上了年纪的老韩半斤酒下肚,也禁不住开始伤春悲秋。
“老家好啊,这世上还有哪里能比老家好?”
“这世上也没得比成都更安逸的地方咯,记得小时候跟着老汉儿在自贡盐场耍,他总爱带我去华西坝吃钟水饺,那红油辣子香得哟。。。”
老韩眯着眼,手指无意识地在桌沿轻叩,仿佛又听见了锦江边的船工号子。
“现在老汉儿就睡在龙泉山那片松林坡上,清明回去扫墓,还能闻到满山的油菜花香。”
小平头亲厚得拍了拍老乡、老下属的后背:“老李,你这次几号回去?我跟你一道回去趟吧。”
李康生疑惑:“有事吗?我帮你办了不得了。”
韩山平摇着头,喝酒喝得眼眶发红:“这两天不知道怎么了,总是梦见我爹。”
“老汉儿总在梦里跟我急眼,昨晚上更怪,他穿着那件洗得发白的旧军装,站在老屋门口冲我吼——”
“三娃子!三娃子!看得我怪揪心的。”
老韩父亲是川省本地成长的老红军,新中国成立后在当地任职。
李康生安慰道:“那就回嘛,不过你不在的时候我经常去给他老人家扫墓,这你放心。。。”
话音未落,他摆在桌上的手机突然猛烈地震动起来!把韩三平两人吓了一跳!
“是儿子,估计是忙完了,应该是到了。”李康生施施然接通电话,还没讲两句就面色巨变!
“老领导,出事了!”
韩山平猛得站起身来,手中的酒杯“咣当“砸在桌面上,半杯老窖酒泼洒出来,自从刚刚提到老家的话题,胸中一股浊气感觉怎么都排不出。
“什么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