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星群望着山下蜿蜒的城墙,指尖在岩石上划出浅痕:“其实可以联络齐国的萧洪基,把这些契丹人送回去。他如今重掌齐国,总需要人口充实领地。”
赵新兰摇头,发丝被风扫过脸颊:“关键是现在没那么多人手办这事。若是军队还在,按我以前的性子,对付这些异族怕是真会动杀心,可如今王守忠带走了主力,条件不允许。” 她转头看向李星群,目光凝重,“所以我特意嘱咐你,万不可一杀了之。而且…… 我总担心萧洪基对大同府另有想法,毕竟这里曾是齐国故都。”
李星群指尖的动作停住,沉吟着点头:“民族冲突的问题,急不得,我会想办法化解。”
“还有更棘手的,” 赵新兰叹了口气,望着城内错落的屋舍,“齐国占领大同府这些年,汉人被胡化得厉害,婚嫁、习俗都染上了异族风气,不遵王化,连赋税都得拿着弯刀盯着才 肯交,实在头疼。”
李星群嘴角勾起一抹浅笑,眼底闪着笃定的光:“这点我来之前就预料到了。关于这一点,我有自己的想法,只是过程复杂,得做起来才知道效果。”
赵新兰见他胸有成竹,便不再多问,只将狗尾草茎折成小段:“既然你有主意就行。父皇给了我半年假期,正好留在这儿,看看你说的方法究竟有多巧妙。”
李星群眼睛一亮,方才的凝重散去大半:“半年时间,足够做很多事了。新兰姐,咱们一起努力,定能让大同府安稳下来。” 他忽然想起什么,凑近问道,“对了,咱们现在手里还有多少人手?”
赵新兰笑得狡黠,晃了晃手里的草茎:“放心,你从京兆府带来的人都留下了,我还特意给你争取了些晋升名额。不过是把你调粮、修铁路的功劳分了些给他们,不算徇私。”
李星群闻言大喜,猛地站起身,衣袍被风鼓得猎猎作响:“多谢新兰姐!有这些人在,做事就顺手多了。”
赵新兰也跟着起身,拍了拍裙摆上的尘土,淡紫色绣花鞋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走吧,下山吧。府衙里的卷宗还堆着呢,再磨蹭,柳珏该派人上山来寻了。”
两人顺着石阶往下走,赵新兰走在前面,淡蓝色的身影在赤红的山岩间格外显眼。李星群望着她的背影,又转头望了眼笼罩在晨光里的大同府,深吸一口气,快步跟了上去。山风里似乎还残留着野菊的清香,混着朝阳的暖意,酿出几分踏实的期待。
两人顺着石阶下山,晨光透过山间的缝隙洒下,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回到府衙时,柳珏已带着人将住处收拾妥当,见他们回来,只是淡淡瞥了一眼,便低头继续核对账目。
赵新兰将披风递给侍女,径直走向书房:“关于大同府的官员安排,我们得尽快定下来。”
李星群跟进去,看着桌上铺开的官员名册,点头道:“确实,稳定人心,官员是关键。”
赵新兰拿起一支笔,在名册上圈点着:“以军功定职位,这是最稳妥的办法,也能让众人信服。通判这个位置,是用来制衡知府的,关系重大,不能轻易定下,暂且空着。”
李星群表示赞同:“通判一职,确实需要慎重,等观察一段时间再说。”
“推官的位置,我看交给韩严法很合适。” 赵新兰在韩严法的名字上重重画了个圈,“他向来公正严明,推官主要负责协助审案、定案,拟判词,交给她绝对没问题。”
李星群想起韩严法断案时的严谨,点头道:“韩严法确实是不二人选,他处理这些事务,我放心。”
赵新兰又在名册上找到俞飞鸿的名字:“俞飞鸿献出了坦克和装甲车,这在战场上立了大功,工曹一职交给她,再合适不过。工曹掌管工程建造等事务,有她在,大同府的重建工作能顺利不少。”
“嗯,俞飞鸿在器械制造方面很有天赋,工曹交给她,能发挥她的专长。” 李星群对此没有异议。
接着,赵新兰看向李星群:“六曹之中还剩刑曹,你有合适的人选吗?”
李星群想了想,说道:“我四师弟田维,做事沉稳,心思细腻,让他来担任刑曹吧。”
赵新兰看了他一眼,笑道:“这可就完全是因为你的关系了。”
李星群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田维虽然没什么特别突出的功绩,但他做事踏实,值得信赖,我相信他能把刑曹的工作做好。”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赵新兰也不再多言,在田维的名字上做了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