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的医术大赛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整个城市都沉浸在这场医学盛会的热烈氛围之中。然而,皇宫内却被一层阴霾所笼罩。公主突然身患重病,太医院的太医们虽竭尽全力,却始终未能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法,公主的病情愈发严重,这可急坏了皇帝。
就在众人焦急万分之时,皇帝听闻了林尘在医术大赛中的出色表现,尤其是他成功治愈疑难杂症的事迹,犹如在黑暗中看到了一丝曙光。于是,皇帝立即下旨,急召林尘入宫为公主治病。
接到旨意的林尘不敢有丝毫耽搁,他深知公主病情危急,时间就是生命。他迅速收拾好自己的药箱,里面装满了各种珍贵的药材和医疗器具,这些都是他在多年行医过程中积累下来的“宝贝”。随后,林尘在宫中侍卫的护送下,马不停蹄地赶往皇宫。
当林尘踏入皇宫的那一刻,他感受到了一种庄严肃穆的氛围。皇宫的建筑宏伟壮丽,红墙黄瓦,雕梁画栋,但此时的林尘无心欣赏这华丽的景致,他的心中只有公主的病情。在太监的引领下,林尘快步走向公主的寝宫。
终于,林尘来到了公主的床前。他看到公主虚弱地躺在床上,面色苍白如纸,毫无血色,双眼紧闭,呼吸微弱而急促,额头上布满了细密的汗珠。看到公主如此模样,林尘心中一紧,他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
林尘立刻展开诊断。他先轻轻地握住公主的手腕,开始为其把脉。脉象紊乱而虚弱,如同风中残烛,随时都有可能熄灭。林尘眉头紧皱,心中暗暗思索着病情。接着,他仔细观察公主的面色、舌苔,又凑近听了听公主的呼吸声,还询问了一旁侍奉的宫女公主发病前后的具体症状和饮食起居情况。
经过一番详细的诊断,林尘初步判断公主是由于外感邪气,加上近日思虑过度,导致体内阴阳失调,气血逆乱。这种病症较为复杂,需要谨慎对待。林尘深知,在皇宫之中,每一个决策都关乎着公主的生命安危,容不得有半点差错。
林尘在心中迅速梳理着各种治疗思路。他想到,首先要祛除外感之邪,调和阴阳,使气血恢复正常运行。在药物的选择上,他决定以经典的方剂为基础,进行灵活的加减。他想到了柴胡桂枝汤,该方既能和解少阳,又能调和营卫,对于公主这种外感邪气且阴阳失调的病症有一定的针对性。
然而,林尘并没有立刻开方。他深知,公主身份尊贵,用药必须更加谨慎。他又仔细思考了公主的体质特点以及病症的细微之处,决定在柴胡桂枝汤的基础上,加入一些滋阴养血、宁心安神的药物。比如,他加入了熟地黄、白芍以滋阴养血,酸枣仁、柏子仁以宁心安神,这样既能增强方剂的疗效,又能更好地照顾到公主的身体状况。
林尘将自己的诊断结果和治疗思路详细地告知了在场的太医们。太医们听后,有的微微点头,表示认可林尘的判断,有的则面露疑虑,毕竟林尘的用药思路与他们传统的方法略有不同。但在这紧急关头,众人也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将希望寄托在林尘身上。
得到众人的认可后,林尘开始着手准备药材。他亲自挑选每一味药材,确保药材的品质上乘。他深知,药材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效果,尤其是在治疗公主这样重要的病人时,容不得半点马虎。
药材准备妥当后,林尘又亲自监督煎药的过程。他守在药炉旁,专注地盯着火候,不时地搅拌着药汤,确保每一味药材的药性都能充分溶出。在煎药的过程中,林尘还向一旁的太监和宫女详细讲解了煎药的注意事项,以及公主服药后的护理要点。
终于,药煎好了。林尘将温热的药汤倒入碗中,小心翼翼地端到公主床边。在宫女的协助下,林尘轻轻地扶起公主,将药汤缓缓地喂进公主的口中。公主微微睁开眼睛,露出一丝虚弱的目光,在林尘的耐心安抚下,慢慢地喝下了药。
喂完药后,林尘并没有离开,而是一直守在公主床边,密切观察着公主的反应。时间在紧张的等待中慢慢流逝,每一分钟都显得格外漫长。
一个时辰过去了,公主的额头开始冒出一些冷汗,林尘心中一喜,这可能是药物开始发挥作用,身体正在排出邪气的表现。他继续观察着公主的面色、呼吸和脉象,发现公主的呼吸似乎比之前平稳了一些,脉象也稍微有力了一点。林尘心中稍感欣慰,但他知道,这只是初步的效果,还需要继续观察和治疗。
接下来的几个时辰里,林尘一直守在公主身边,寸步不离。他根据公主的症状变化,适时地调整治疗方案。比如,他发现公主服药后有些烦躁不安,便又为公主进行了一些简单的推拿按摩,帮助公主放松身心,缓解烦躁情绪。
随着时间的推移,公主的病情逐渐有了好转的迹象。她的面色开始有了些许血色,不再像之前那样苍白如纸,呼吸也变得更加平稳,脉象也越来越有力。看到公主的病情逐渐好转,在场的众人都松了一口气,对林尘的医术也更加敬佩。
然而,林尘并没有因此而放松警惕。他知道,公主的病情虽然有所好转,但还没有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