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他身边的这些人没有一个想去当河东太守.
荀彧不能走,白波城这三十万人够他忙活了,去了河东,赵峰怕是会累吐血.
而荀攸,郭嘉这两人能力方面也能行,但问题是两人都清闲惯了,不想去啊.
毕竟管理一郡之地也不是那么容易.
河东郡大大小小,三十几个县城,五十多万的百姓.
事务肯定是不少,春天春耕,夏天治理水患,秋天秋收,冬天还要整理税收.
对于荀攸,郭嘉来说,这就是苦差事,所以两人都不想去.
赵峰想了想,这两位都是军事上的大才,当个太守也确实不太适合.
那孙波没想到跟孙波一说这事.
直接炸了.
噗通跪在地上,抱着赵峰的大腿,好一顿:哭,以为是赵峰不想让他再管理白波城的钱财.
不想让他再当这个管家.
外派相当于流放,以后就不打算管他,所以哭着喊着不去.
赵峰满头的黑线,实在是无语,两千担的太守啊.
太守啊,几个哥哥,卧槽,,竟然还成了烫手的山芋还送不出去了赵峰想了想,实在不行,找个武将去也行.
徐晃拒绝,杨奉拒绝,正在安邑城的高顺更直接,书信回了两个字,不行.
赵峰身边就这么几个能用之人,还全都不想待在安邑城.
欲哭无泪.
荀彧在府衙倒是也培养了十几个官员.
但赵峰觉得这些官员,顶多当副手,真当太守,拿不起来.
既然没有合适的,那就找.
赵峰相信,太学生五千人5000呢,还能连个太守之才都没有其实赵峰查看过,其中有不少都是智力,政治在八十以上的人才.
但光单纯看数据还不太行,毕竟担任一方太守,要面面俱到,不能有明显偏科.
河东郡按理说不算个好地方,四战之地.
北面有并州的张燕,南匈奴,东面有冀州的袁绍,南面有正在洛阳的董卓.
但这些人好像是形成了共识,没有一个人敢染指河东郡.
因为这些人都知道,河东郡就是赵峰的后花园.
谁敢来,那就等着挨揍.
除非能一口气把赵峰跟白波城吞下,否则还是不要招惹赵峰的好.
所以赵峰想了想,干脆他就任命个太守,把河东一块管理起来好了.
长安那边也没有派遣太守.
当然,也有可能派遣了太守也不敢来.
因为被派遣的人知道,这地方是赵峰的.
跟赵峰合作还好,不合作,指不定哪天就被干掉.
就像是凉州刺史,其实一直都有人担任,但没人敢去啊.
因为韩遂,马腾这些人更狠,那可是直接杀人的.
只能说是遥领凉州刺史,说白了,啥事干不了,只能干瞪眼.
其实现在已经有很多州郡,都变成这种情况.
董卓安排的官员,根本就没有用,因为即便是去了,也是被杀.
比如说豫州刺史.
一个月前,董卓在洛阳的兵马,由于粮食不够,所以突袭了颍川.
豫州刺史孔伷也算是比较刚,跟董卓的兵马干了一架.
结果很不幸.
战死了.
袁术抓住机会,上表天子,孙坚为豫州刺史.
这个上表,只是口头说说的上表,因为长安不会同意,董卓也不会同意.
毕竟两边正干的热火朝天,我还册封你孙坚为官觉得董卓是个棒槌不成所以这就相当于袁术任命孙坚为豫州刺史.
犹豫豫州是袁术的大本营,倒也是没人反对.
董卓也派了个官员,也说是豫州刺史,结果还没有豫州,就被杀.
说白了,现在的天下已经大乱了.
谁的拳头硬,谁就能占据更多的地盘,跟册封一点关系都没有.
只是对外名义上,是上表天子,但其实连份上奏的诏书都没有.
还有冀州的袁绍.
历经几个月,终于把冀州拿到手了.
韩馥把冀州牧位置,印信等等都给了袁绍,而后带领几个随从逃到了兖州.
还因为害怕,上吊在厕所.
说真的,汉末第一窝囊人,怕是非韩馥莫属.
本是一方诸侯,被三言两语吓唬住,交出邺城,交出整个冀州.
在朋友家中,听到马蹄声,还以为是袁莎派人来追杀他,吓得自己上吊.
这种人啊,就不适合在乱世,早死早投胎,也不错.
袁绍担任冀州牧,合法不肯定不合法啊,皇室没同意,刘协也没同意,但冀州士族,兵将,百姓,同意了.
那就没毛病,根本就不需要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