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历史直播: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第771章 治理·秩序

第771章 治理·秩序(1/2)

    皇帝们对于毛贵的做法都很赞同。

    至少在他们看来,毛贵的做法可要比韩宋的西路军,以及一些他们不知道但估计也干了一样的事情的军队要好了不知道多少。

    “打仗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啊。”李世民对此深有感悟。

    打仗这种事情,除了那些脑子里面可能构造真的和常人不太一样的家伙外,对于剩下的所有人来说,都只能算是手段而非目的。

    除了那些脑部不同的人,其余的哪怕是大部分人中那些比较喜欢打仗的人,喜欢的也是打仗给他们带来的各种各样的好处。

    而在乱世之中,打仗更是一种手段而非目的——通过战争,让自己控制更多的领土人口资源,从而最终成功夺取整个天下。

    但既然想要让打仗成为一种手段而非目的,那么就需要认真处理打仗前后的各种事情,其中,安定控制地区、治理控制地区、建立一个合适的合理的被所有人都能够接受的秩序,是重中之重。

    如果打下来一个地方之后,根本不谈治理,也不谈安抚民心,那么不论军队的力量如何,最终的结果一定是退败——或许,因为这支军队本身实力强大,这个退败的时间可能会比较晚一些,但是结果是不会改变的。

    没有治理,没有相应的被人认可的秩序,没有民心……

    怎么可能有什么真正的立足扎根呢?

    这样做,就算是正经的朝廷都会完蛋,譬如当年的隋朝,不就是因为不能给出相应的治理,同时还给出了一个百姓们根本无法接受的秩序——应该算是还有秩序吧,毕竟朝廷还在,还不至于说完全没有了秩序——最后,就变成了隋朝的末路。

    而大唐,能够走到这一步,也离不开大唐在控制一个地方后的相关治理。

    不管是作为根基的晋阳地区,还是在进入关中之后的广大关中地区,大唐都没有忘记要进行治理。

    因为在晋阳治理得当,立足颇稳,所以李家才能在隋朝开始混乱之际立刻组织起自己的队伍、自己的人手,招揽到各种愿意支持大唐的人。不论是世家贵族或者官员,还是普通百姓,同时完全控制了晋阳地区;

    也因为治理得当,才能在一路上稳扎稳打,进入长安,坐稳长安。

    如果大唐根本不在乎治理这个事情,也不在乎秩序这个关键,那大唐——怕不是还真的得被瓦岗军给干掉了!

    “不过,这方面这些起义军确实天然就要差一点。”他对长孙皇后感慨道。

    长孙皇后知道李世民在说什么。

    她也认为,在治理和构建秩序方面,这些起义军首领确实天然要差一点。

    这种差,不只是在能力上,更是在对这方面的认识上——且不说他们治理地方构建秩序的能力如何,到底能够治理成什么样、给出一个什么样的秩序吧,更重要的是,他们中的不少人,甚至是根本意识不到自己必须要进行治理、必须要给出一个秩序的。

    能力是一方面,这种认识上的问题才是最要命的。

    而造成这种所谓的额定“天然要差一些”的原因,自然就是出身环境、家庭背景了。

    李世民也好,杨坚也罢,包括瓦岗寨的李密,甚至很多很多人,包括她这个皇后,他们的出身背景、家庭环境就让他们天然对这方面有些了解——或许说天然也不对,应该是从小在这方面就有那么一些意识。

    这种意识的多少因人而异,但是总体而言,因为家庭熏陶、日常和这些上层的交往,他们这种出身的人能够意识到治理和秩序的重要性的人的比例,总是要比普通百姓中能够认识到这一点的人的占比高出许多的。

    当然,能力上到底能不能做到,那就是另外的事情了。

    这不是什么专门教育的结果,而就是单纯的日常生活不同所带来的影响——即使并非故意,他们这样的人,哪怕是小辈,日常交往交流中,都说不定随口哪一句话就提到了一些朝政消息,或者某些治理之类的内容。

    被这样熏陶下来,只要不是什么纯种的傻子,那总也有些效果的。

    但是普通百姓,他们又能够从哪里获得这样的生活环境?

    “不过,若是在这等情况下依旧能够做到,那就是实打实的人才了。”她转而笑道。

    李世民赞同地点头:“那确实,在这种情况下还能意识到这种东西的重要性,本来就已经远超常人。”

    这种普通百姓中能意识到这方面的重要性的人,本身的天赋很可能是要高于那些世家子弟的;而能够意识到,还能够做到——不说多么出色但至少及格,那这就更是绝对的人才了!

    就像当年的汉高皇帝,不然的话,为什么他能够被传扬到今日?

    政治天赋这种东西啊,那是真的可遇而不可求。

    作为世家子弟,李世民可见过太多虽然确实被家庭环境熏陶出了一点结果,但是也就一点,再多的一分都没有的、在政治方面那真的是基本上完全没有天赋的人了。

    这种人,能有什么办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