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风流俏佳人 > 第885章 连哄带骗

第885章 连哄带骗(2/4)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想起那大娘子陆萱,尚未过门却已承担起家族重担,心中确实涌起一阵愧疚与怜惜。

    陆萱不仅要明面上打理庞大的商业帝国,还要暗中掌控情报网络,处理一些阴私勾当,平衡各方势力,其辛苦程度,可想而知。

    母亲盼着陆萱早日与自己完婚,开枝散叶,也是人之常情。环顾身边诸女,李潆执掌西夏故地,军政事务繁忙;郑秋掌管家族内部法度,还要经营中央银行;李渔主管北方财政和祠堂祭祀,又即将生产;算来算去,确实只有刚刚“脱困”、能力出众且暂无具体职司的李淑最为合适。

    尤其她曾身为公主,参与过最高权力的角逐,心机手段、魄力格局都是上上之选,处理江南那些错综复杂的暗处势力,再合适不过。

    想到这里,杨炯立刻决定明哲保身,埋头对付碗中的米饭,仿佛那白饭是世间罕有的珍馐美味。

    果然,一直冷眼旁观的李潆适时开口,声音清冷如玉磬:“婆婆所虑极是。既然江南事务繁重,陆萱独力难支,眼前不正有现成的人选么?”

    她目光转向李淑,语气平淡却隐含锋芒,“大姐智计超群,魄力过人,昔日能周旋于朝堂内外,应对万千机变。如今既已脱离樊笼,回归扬州故里,于情于理,都该为家里分忧才是。江南那些暗处的人手和事务,交给大姐打理,想必是游刃有余。”

    李淑闻言,心中暗道“来了”。她放下汤匙,用绢帕轻轻拭了拭嘴角,抬起那双勾魂摄魄的桃花眼,看向李潆,唇角含着一丝恰到好处的浅笑,语气温和却坚定:

    “三妹太过誉了,实在令姐姐汗颜。我往日那些所为,不过是形势所迫,不得已而为之,其中多有侥幸,岂敢称什么‘智计超群’?

    如今劫后余生,早已心灰意懒,只愿寻一僻静所在,莳花弄草,抚琴读书,了此残生。家中事务千头万绪,关乎家族兴衰,责任重大,我这闲散惯了的人,实在难以胜任,万万不可托付,以免误了大事。”

    李淑这番话,既谦逊地否定了自己的能力,又明确表达了不愿涉足俗务的意愿,可谓滴水不漏。

    这时,一直安静用餐的郑秋忽然轻轻放下筷子,取过手边的青瓷茶杯,慢条斯理地拨了拨浮沫,并未看李淑,只是望着杯中氤氲的热气,声音不高,却字字清晰:

    “《礼记》有云:‘家齐而后国治’。一个家族,如同一个小国,需得上下同心,各司其职,方能兴旺长久。

    若人人只求自身安逸,置家族利益于不顾,只怕这‘松花酿酒,春水煎茶’的闲适日子,也未必能长久安稳。”

    郑秋语气平和,仿佛只是在阐述圣贤道理,但话中的敲打之意,却如针尖般刺人。她掌管家族法度,向来以规矩立身,此言一出,连空气都似乎凝滞了几分。

    李淑心中微凛,知这郑秋是在暗指自己不愿为家族出力,只顾个人享乐。

    她面上笑容不变,转向郑秋,柔声道:“妹妹引经据典,说得极是。齐家治国,确是正理。只是人各有志,亦各有所长。

    譬如妹妹精通经史,掌管家族法度,明镜高悬,令人敬服;三妹执掌一方,雷厉风行,巾帼不让须眉;九妹打理财政,心思缜密,井井有条,皆是各尽其才。

    而我资质愚钝,于这些经济庶务一窍不通,若强行插手,非但无益,反恐添乱。倒不如安守本分,不给大家添麻烦,便是对家族最大的贡献了。”

    李淑巧妙地将话题引回“人各有志,各展所长”上,既捧了在座诸位,又再次强调了自己的“无能”与“不愿”,应对得十分得体。

    李渔见李淑应对自如,软硬不吃,便笑着打圆场,语气娇憨:“大姐太过自谦了。谁不知大姐在京城时,便是八面玲珑的人物?咱们家里如今摊子铺得大,江南、北方、西夏,海外,各处都需要得力的人手。

    婆婆、夫君、还有我们姐妹几个,哪个不是忙得脚不沾地?就说我吧,眼看着就要生了,这北边的账目和祠堂的事,都快顾不过来了。

    大姐若能帮着分担一些,哪怕是些许琐事,也是好的呀。”

    李渔这话看似劝和,实则仍是步步紧逼,点明家族现状艰难,人手紧缺,你李淑既然入了门,就不能置身事外。

    李淑心中苦笑,这几位妹妹,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一个敲边鼓,配合得倒是默契。

    可她却依旧维持着从容姿态,对李渔笑道:“九妹即将临盆,正是需要静养的时候,却还要为家族操劳,姐姐听了真是既敬佩又心疼。只可惜我实在不是那块料,只怕越帮越忙。

    况且,我如今……身子也重了,精力不济,怕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这般说着,李淑轻轻抚了抚尚未显怀的小腹,以此作为最后的挡箭牌。

    厅内一时陷入短暂的沉默,只有杨炯扒饭的声音略显突兀。心中暗赞李淑果然厉害,面对三女轮番“进攻”,竟能守得滴水不漏,言辞委婉,态度坚决,丝毫不落下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