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当他回过神来,再次认真思索时,却又隐隐约约察觉到其中存在着某些不对劲之处。
尽管绞尽脑汁,他依然无法确切指出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但那种源自内心深处的异样感受,却无比清晰且强烈,仿佛在不断提醒着他:这件事情背后必定隐藏着一个巨大的陷阱。
他苦思冥想,始终难以琢磨透大雍帮助自己究竟所为何事?
要说仅仅因为他是李九天的小舅子,哼,那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在如此错综复杂、利益交织的局势之下,即便是亲生父亲,恐怕也不会平白无故地向他人伸出援手啊!
更何况,此前当李九天准备对宁国发动军事行动之时,他和李九天之间还曾发生过一些微不足道的摩擦呢。
要知道,在国家与国家之间,所谓的矛盾根本不存在大小之分,唯一需要考虑的只是这些矛盾是否值得深入探究和追究罢了。
而那一次的小冲突过后,李九天竟然亲自派遣王玄策前来斡旋协调,这一举动显然表明,至少在当前阶段,李九天并不希望与百里中君彻底闹僵,将关系弄得不可收拾。
只不过,回想起来,上次之所以会导致这样的局面,归根结底还是由于百里中君自己的野心过于膨胀所致。
当时恰逢李九天筹划攻打宁国,为了稳定住后方的局势,避免百里中君从中作梗或者趁机捣乱,李九天才不得不派出王玄策前来安抚示好。
尽管百里中君心里认为李九天之所以派遣使臣前来,不过是因为不想与自己彻底撕破脸皮罢了。
然而,他又怎么可能知晓,李九天心中真正图谋的,竟是要将整个西羌纳入囊中!
就这样沉思了好一阵子之后,百里中君一时间竟也难以做出决断。
过了片刻,只见他缓缓张开嘴唇说道:
“王爱卿刚才所说的话,朕自当会认真思考一番。今日就暂且到此为止,诸位爱卿都先行退下吧!”
听到这话,朝堂之上的大臣们纷纷如释重负一般,赶忙齐齐拱手行礼,并齐声高呼道:
“臣等恭送陛下,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话音刚落,百里中君压根儿就没有去理睬这些臣子们,而是径直起身离开了那象征着无上权力的龙椅,迈着大步朝着后宫走去。
不一会儿工夫,他便来到了一座名为康泰宫的宫殿前。
这里居住着当今圣上,百里中君的母亲——太后娘娘。
遥想当初,在百里中君尚未登上皇位之时,朝政大权实际上一直掌握在他的姐姐、如今的大雍皇后百里懿均手中。
而在这百里懿均的背后,那位看似毫无存在感的太后,实则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支撑作用。
否则的话,即便百里懿均能力超群、智谋过人,但她毕竟只是一个女子而已,如果没有其他人的支持与协助,想要完全掌控整个西羌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然而,对于这其中的种种情况和利害关系,百里中君心里其实跟明镜儿似的一清二楚。
正因如此,此次他亲自前来拜见太后,目的便是希望能够从太后这里获取一些宝贵的经验和指点。
当他快要走到门口的时候,守候在此处的宫女正准备按照宫廷礼仪向其行礼问安。
百里中君见状赶忙伸手示意阻止,并压低声音轻声问道:
“今日母后的心情如何啊?可还安好?”
听闻此言,那宫女先是微微躬身施礼,然后用同样轻柔的声音回答说:
“启禀陛下,太后娘娘今日一切如往常一样,并无异样。”
得到这样的答复之后,百里中君一直悬着的心总算是稍稍放松了下来。
紧接着,他轻轻摆了摆手说道:
“好,朕进去瞧瞧太后,你们就守在这里吧,切勿打扰到我们母子二人。”
“遵命,陛下!”宫女恭恭敬敬地应声道,随即便像一尊雕塑般一动不动地继续站岗值守。
就这样,百里中君放轻脚步,小心翼翼地朝着康泰宫内走去。
他之所以会如此惊恐万状、惶惶不可终日,其背后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事儿,那就是因为——百里懿均。
太后当初确实有意立他为帝,然而却从未考虑过将百里懿均远嫁到遥远的大雍。
毕竟,在她所生育的一子一女之中,真正拥有非凡才能和过人智慧的,当属她的爱女。
然而,当太后惊闻自己的宝贝女儿即将远嫁大雍之时,已然太迟。
她与天下众人竟然是在同一天获知了这一惊人消息。
此事影响之大,犹如巨石入水激起千层浪,局面已定,木已成舟。
即便太后心中千万般不情愿,此刻亦是回天乏术。
更令太后痛心疾首的是,事后她竟发现这桩婚事竟是由她的亲生儿子百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