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逆的静塞军战力惊人,西军与苏逆屡屡交手,但都没有讨得好处。
苏逆一开始只是占了绥德军,可这些年来,却是越打越大,将整个鄜延路都给占了。
现在又盯上了长安,这是想要吞下整个西北了。
嘿,西军乃是大宋雄军,却抵挡不住苏逆,可见其厉害。
咱们太原军想要抵挡苏逆,可没有那么简单。”
吕惠卿皱起了眉头。
向俊赶紧道:“吕公来援也是无奈之举,此次官家亲政,便密令吕公必须来援,吕公不来肯定是不行的。
其次是,这一次是吕公回归中枢的最好机会,此次若是能够阻止苏逆攻下长安,那么吕公便有大功,那么吕公多年心心念念回归中枢之事,便可以成真矣!
所以,此战可能会很艰难,但吕公并非武将,太原军打没了,只要立下大功,那都是值得的。”
周楷闻言笑了笑,点点头。
吕惠卿摩挲着案几上的兵符,眸光在烛火下忽明忽暗:“向先生所言极是,只是苏居正占据地利,蒲津渡易守难攻,若强攻必损兵折将。
周贤侄,你既说不宜涉险,可有退敌良策?”
周楷抚须沉吟:“倒有一计。
苏逆虽控蒲津渡,然渡口两岸皆需重兵布防。
我军可虚张声势佯攻蒲津,实则分兵绕道龙门渡口。
龙门虽水流湍急,却因苏逆料我不敢犯险而疏于防备。
一旦渡河成功,便可直插同州侧翼,与长安守军形成夹击之势。”
向俊却摇头否决:“此计风险过大。龙门渡口暗流汹涌,舟楫难行,且大军绕行必延误战机。
依在下之见,当以‘围魏救赵’之策破局。
苏居正主力尽在长安前线,其后方绥德军、延州守备必然空虚。
我军可派遣精锐轻骑,绕道麟州直取绥德,断其粮草辎重。
苏逆若回援,长安之围自解;若不回援,我军则可步步蚕食其根基。”
吕惠卿听得双目发亮,却又面露犹豫:“此二策皆有可取之处。然无论佯攻蒲津还是奇袭绥德,都需分兵。
三万八千人马本就不占优势,若再分散.”
话音未落,帐外忽传来急促脚步声,亲卫掀帘而入:“报!折家军改道陈仓道,距我军不过百里!”
三人皆是一震。
向俊急道:“折家此举蹊跷!陈仓道虽能避开苏逆锋芒,却绕远路。
他们既已赶来,却不与我军会合,怕是存了保存实力的心思。”
吕惠卿冷笑一声:“折氏向来首鼠两端。
传令下去,全军戒备。明日一早,召集各营将领议事。”
说罢起身踱步,靴底重重碾过青砖,“苏居正既能让折可适改道,必已算到我军动向。
看来,这一战,远比想象中棘手.”
周楷见吕惠卿眉间凝着阴云,低声劝慰:“世伯勿忧。
苏逆纵有通天手段,终究兵力有限。
我军若与折家、长安守军三方呼应,未必不能扭转局势。”
向俊却望着帐外摇曳的火把,喃喃道:“就怕折家作壁上观,待我军与苏逆两败俱伤时”
他没有说完,帐内却陷入一片死寂,唯有烛芯爆裂的声响,惊起几缕不安的烟尘。
一会之后,吕惠卿摇摇头道:“应该不至于,折氏有可能对我们见死不救,但绝对不可能对我们动手。
某是文臣,又不是割据一方的诸侯,官家想要某死,只需要一纸诏书便足以,没有必要用这种手段。”
周楷道:“就怕折氏反了。”
此话一出,吕惠卿与向俊顿时相视一笑,向俊笑道:“周世兄倒是不必担忧这样的事情,折氏在西北犹如王侯,朝廷给他们的尊荣之厚重,别的人又怎么给得起。
西夏人、辽国人,哪个不是给折氏开了很多条件,但一百多年来,折氏虽然作战有时候松懈,甚至有自己的算盘,但可依然对大宋忠心耿耿,这一点基本上是不必怀疑的。”
吕惠卿点头道:“没错,我们要防着折氏为了保全自己,而将我们给卖了,但折氏来攻打我们之事,却是全然不可能,这个可以不用担忧。”
周楷点头道:“那我们只需要考虑苏逆即可,既然世伯需要借助此次的长安保卫战回归朝堂,那我们就得打,不仅得真打,还得打下大大的功劳!
既然如此,那就不用想那么多了,世伯,我建议直接强渡蒲津渡,苏逆只有十万军队,他们要守鄜延路,至少得留下一半的军队保护他们的工业。
而那郑朝宗带着三万军队围攻长安,苏居正手上只有两万军队,他这两万军队既要守同州,又要守渭河,嘿嘿,区区两万军队,却要同时关中大门,那如何能够!
既然如此,咱们也不用跟他们搞什么声东击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