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眉山苏氏,苏允最贤 > 第四百零二章 波谲云诡!

第四百零二章 波谲云诡!(2/3)

这画像以及情报不仅包括那些宰执,还有诸多要害部门的重要人物。

    这里便是阮川桥在汴京最为重要的一处据点。

    为了保障安全,阮川桥在暗室入口设置了多重机关。

    一旦有不明身份的人踏入,触发机关,天板上便会落下细密的铁蒺藜,同时暗室的唯一出口会瞬间封闭。

    此外,暗室的通风系统经过精心设计,与店铺的烟囱相连,不仅确保空气清新,还不会留下任何通风的破绽。

    暗室中央摆放着一张宽大的书桌,桌上堆满了文件、密信和密码本。

    为了防止情报泄露,阮川桥在书桌下方设置了一个暗格,只有通过特定的旋转动作才能打开。

    暗格里存放着他从各地收集来的重要情报,以及与上线联络的专用信鸽和加密信件。

    阮川桥坐在堆满情报的书桌前,目光如炬,逐一梳理着案牍上的密信与情报。

    阮川桥梳理了一会情报,将目光落在程颐归京这个事情上面。

    程颐此番回归汴京,直接入驻太学讲学。

    在讲学过程之中,他的言论犀利,直击朝堂要害,在太学掀起的惊涛骇浪,早已蔓延至汴京的每一个角落。

    街头巷尾,人们议论纷纷,或支持程颐的直言敢谏,或为高太后和执政大臣们辩解,整个京城仿佛被一层无形的阴霾笼罩。

    他的指尖在一封密信上轻轻摩挲,信中详细记录了高太后得知程颐言论后的反应。

    ——太后凤颜震怒,责令御史台严查此事,意图打压洛党嚣张的气焰。

    而范纯仁、吕大防等执政大臣,也迅速做出回应,一方面在朝堂上为自己辩解,指责程颐妖言惑众;

    另一方面,暗中联络各方势力,试图削弱洛党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皇帝赵煦的态度也颇为微妙。

    虽尚未公开表态,但据可靠情报,赵煦私下里召见了程颐的亲信,流露出对亲政的强烈渴望。

    这一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让本就复杂的帝后之争愈发波谲云诡。

    阮川桥眼神微微发亮。

    帝后双方的矛盾激化,必然会对西北战局产生深远的影响!

    文彦博在西北的一举一动,背后或许都有朝堂势力的影子。

    朝廷急于宣扬文彦博在西北的功绩,很可能是高太后和执政大臣们试图转移民众注意力,稳固自身统治的手段。

    想到这里,阮川桥迅速提笔,将自己的分析和推测写进密信。他深知,这些情报对于西北而言至关重要,或许能左右一场战争的走向。

    写完后,他小心翼翼地将密信折迭好,放入暗格中的加密竹筒内。

    阮川桥将加密竹筒绑到信鸽腿上,望着信鸽消失在夜色里,紧绷的神经却丝毫未放松。

    程颐归京引发的连锁反应,是先生在西北打开新局面的绝佳契机。

    阮川桥迅速转身,从暗室的书架上抽出一本名册,上面详细记录着苏学会在汴京的秘密会员信息。

    他目光如电,快速筛选出数十机敏且善于言辞的成员,随后提笔写下指令,盖上苏学会特有的印章,将信件装入蜡丸之中。

    第二日清晨,阮川桥乔装成普通商贩,怀揣蜡丸,混入早市的人群之中。

    他辗转来到一处隐蔽的接头地点,将蜡丸交到早已等候在此的联络人手中,低声叮嘱道:“务必将消息传达给相关人员,让他们即刻行动,全力协助程颐,同时注意隐蔽,不可暴露身份。”

    此后,苏学会的秘密会员们开始在汴京的大街小巷活跃起来。

    他们有的扮作太学生,混入程颐的讲学课堂,积极宣扬程颐的主张,为其摇旗呐喊;

    有的凭借三寸不烂之舌,在街头巷尾传播不利于后党的言论,煽动民众情绪。

    一时间,洛党,或者说帝党的气势竟然盖过后党,而汴京的舆论风向悄然发生变化,后党陷入了舆论的漩涡之中。

    与此同时,阮川桥密切关注着朝堂的动向。

    他通过安插在各个部门的眼线,收集到了大量关于后党和洛党斗争的情报。

    阮川桥通过眼线传来的情报,得知皇宫之中,气氛压抑得近乎窒息,一场宫廷风暴正在悄然酝酿。

    高太后与皇帝赵煦双方之间已经是剑拔弩张,一触即发。

    那日,赵煦为了程颐之事,径直闯入慈寿宫。

    他目光如炬,直视高太后,言辞激烈:“皇祖母,程颐乃饱学之士,所言皆为社稷民生。

    可如今御史台却对其大肆打压,这分明是有人在背后操纵,意图蒙蔽圣听!”

    高太后原本和蔼的面容瞬间阴沉,重重地拍了下扶手,怒道:“程颐妖言惑众,扰乱朝堂,动摇国本,不严惩不足以平民愤!

    煦儿,你身为皇帝,却偏听偏信,成何体统!”

    据说那天两人各执一词,互不相让,激烈的争吵声在宫殿内久久回荡,让宫人不敢细听,一个个面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