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 > 第1141章 留守朝廷(上)

第1141章 留守朝廷(上)(1/2)

    五华山,皇宫大内,养心殿。

    龙座上的朱皇帝,发号施令结束,冷飕飕的寒风,呼啸而过。

    左右两侧,30多个文臣武将,心惊胆颤,不约而同的走出来,跪在地上,低着头盯着地砖高呼:

    “末将谨遵圣命”

    “老臣谨遵旨意”

    “臣等谨遵圣命”

    、、、

    一个个的喊完以后,都跪着不敢动了,等候朱皇帝继续下口谕。

    太意外了,太惊悚了,让很多老臣子,都有点无所适从了。

    刚刚还是好好的,呵呵笑着。

    他妈的,朱皇帝一转脸,就说出了诛灭九族的话,焉能不胆寒啊。

    不出意外的话,这一次的东征北伐,就是朱皇帝的朝廷,走向正式王朝的开端。

    之前回师昆明,一个大朝会,开启了整顿模式。

    重建了五军都督府,废黜了一大堆勋贵,又建了侍从室,皇家学院等等。

    那时候,文臣们就以为,新帝登基三把火,应该烧的差不多了吧。

    现在看来啊,朱皇帝根本没有停下来的意愿,一直在筹谋整顿他的朝廷。

    这一次的留守,五军都督府就算是彻底站稳了脚跟,独立于朝廷文臣。

    留守朝廷,可以筹谋下旨,告诉五军该怎么出兵,但指挥不动军队了,一兵一将都不可能。

    谁插手,谁动手,朱皇帝就会剁首,抄家灭族。

    同样,五军都督府和各个将军,也无权调动军队,只有拿到了文臣的授权,才能名正言顺。

    所以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口谕,彻底灭掉了权臣和军阀,动乱的根源,重塑斧正了朝纲。

    “平身吧”

    朱皇帝面无表情,摆了摆手,示意他们都起来。

    御驾亲征,东征北伐,那是灭国之战,关乎国运民族的生死存亡。

    整顿朝廷,君臣博弈,那也是无穷无尽头,关乎到皇权的威严,只要还有一口气,就不能有丝毫松懈。

    天子皇帝,就是这样,日防夜防,防外防内,防文武群臣,防妻儿老小,孤家寡人一个。

    待左右都站稳了,心思深沉的朱皇帝,才慢悠悠的继续说道:

    “第二个要事”

    “就是有一些,个别大臣的官职,需要调整一下”

    说罢,老辣的他,又停顿了一下,左右观望,想看一看,还有没有人冒头。

    有一些事情,确实是要动手了,也到了动手的时机,尤其是文臣系列。

    说实在的,这该死的朝廷格局,还是朱由榔留下来的恶瘤,需要朱雍槺去擦屁股。

    军队里,全是大西军的核心,占据了八成以上的要害位置。

    文臣内朝,其实也是差不多,全是大西南派系,外省人根本插不进去,没得话语权。

    有时候,朱皇帝也是没得办法,得商量,妥协这帮西南大佬。

    当然了,这种朝廷格局,有利于大西南的团结,勠力同心,共同抵抗满清鞑子的入侵。

    但是,朱雍槺不是朱由榔,他有吞天的野心雄心,他要杀出大西南,登顶真正的九州霸主。

    “咕噜、、”

    左侧的六部重臣,都是一群老狐狸,似乎早有预料了,也是忍不住的猛吞苦水。

    甚至是,都被吓的,头都不敢抬起来,更是不敢发出一丝丝的声响,唯有高高竖起长耳朵。

    太明显了啊,他们又不是傻子,心里捏了一把汗啊。

    整个晚上,这个君前廷议,一直在说东征北伐,各处留守备战的问题。

    但真正的朝廷留守问题,朱皇帝硬是一句话没提,这就已经很明显了。

    刚才,说了昆明军队的安排,特意的威慑一番,要搞文臣和五军的分制,职责划分。

    太明显了,把最重要的朝廷留守,放在最后面,问题自然就是最大的。

    “刑部杨尚书”

    “免去刑部尚书一职,改任云南巡抚”

    “礼部扶侍郎”

    “免去礼部右侍郎一职,改任广西巡抚”

    “太长寺卿,罗子明”

    “免去寺卿一职,改任昆明知府”

    “大理寺卿,陈恭伊”

    “免去寺卿一职,改任广州知府”

    “空缺的寺卿一职,暂由左右少卿兼职,将来再议”

    “诸位爱卿,可有异议?”

    、、、

    说完了,朱皇帝也挺直了腰杆子,虎目微睁,环顾左右群臣,想知道有没有人炸毛。

    东征北伐,这要是赢了,昆明的朝廷,就得搬走了,有些事情,就该提前准备了。

    云南巡抚和昆明知府,都是核心要职,不能再空缺了。

    尤其是昆明知府,相当于后世的直辖市,书记一把手,权势很大的。

    广东是钱粮丁口大省,也是海贸盛地,更是北伐大江南的后勤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