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中兴大明,从绞杀吴三桂开始 > 第1118章 航线季风

第1118章 航线季风(1/2)

    五华山,皇宫大内,养心殿。

    大殿中央,户部两个首脑,龚彝和王夫之,跪地磕头,脸色凝重,庄严神圣,开口高呼:

    “陛下圣明”

    “陛下说的是”

    “老臣谨记教诲”

    “老臣谨遵圣喻”

    “老臣定当日夜不辍,督促户部上下”

    “奉公守法,廉洁自律,牢记本分,不负圣恩”

    、、、

    是吧,户部的活计,当真是不好干啊,老狐狸龚彝,内心念念叨叨的。

    现在的户部,是真正的大管家,掌管朝廷的钱粮命脉。

    其他的五个部门,无论是尚书还是侍郎,或是五军的大将,遇到了都得微笑着打招呼。

    毕竟,他们所有的钱粮支出,都得来户部批条子要钱。

    但是,龚彝这个户部尚书,也不好做啊。

    上面有朱皇帝盯着,锦衣卫,东厂番子,眼睛贼亮,一分一毫都不放过。

    下面的同僚大臣勋贵,也时刻盯着,害怕他们的粮饷和俸禄出问题。

    这要是出了贪腐,挪用军饷,不用朱皇帝动手,朝臣都不会放过他们。

    两个月以前,就出现过,结果不言而喻了,直接砍头剁首,抄家灭族,凄惨无比。

    “呵呵”

    “起来吧”

    “你们都是忠臣志士,朕肯定是相信你们的”

    “但是,下面的一些蛀虫,那就不一定了,眼睛放亮点吧”

    、、、

    朱皇帝又是呵呵一笑,抬手示意他们起来,再叮嘱了几句。

    话是这么说的,精明老辣的他,都会安慰哄几句,让这些老黄牛,尽责尽力,努力干活。

    但是,实际上,朱皇帝已经有了一些想法。

    等东征北伐结束以后,要成立一个智能效能部门,专门处理贪腐贪污。

    大明的都察院,都是文臣出身,太废柴了,不足为信,太让人失望了。

    “金侍郎”

    “继续吧,说一说大明的海军”

    “得让朕的诸位爱卿,见识一下大明的水师力量,免得瞎想乱想”

    、、、

    兵力和钱粮部署,都说完了,朱皇帝又是往后一瘫,吩咐金光继续讲解下去。

    北伐大江南,兵力再强大,也离不开水师战舰啊,这是绕不过去的坎。

    没看到嘛,刚才一堆朝臣反对水路北伐,就是担心朱皇帝遭遇风暴啊,尸骨无存。

    “诺”

    一直站在地图前面的金光,手持大长棍,像个安静的美男子,闻言拱手回应一下。

    是的,兵部只管战略,钱粮不会插手,也不敢插手,除了闭嘴还是不说话。

    此战的战略,都是兵部的三巨头,合力定制的。

    朱皇帝要御驾亲征,水路北伐大江南,他们早就知道了。

    同时,这也是朱皇帝自己提出来的,谁都拦不住啊,他们能有几个脑袋去劝谏啊。

    “回禀陛下”

    “诸位同僚,将军”

    “从广东海路,北伐大江南”

    “首要一点,就是要了解这个航线,季风问题”

    信心十足的金光,手持大长棍,指着图上的浙闽粤,划了一个大圈子,开始讲解了。

    十几二十万人呐,全部乘坐海船北伐大江南,可不是小问题啊。

    一旦出现问题了,那就不是小事情,直接崩盘都可能的。

    好在,古代的航运,不是一般的发达。

    三国时期,东吴碧眼小儿,就派人从长江南下,来到了福建大员岛,再去逛广东南海。

    所以说,明末清初,航线已经非常成熟了。

    同样,这也是广东和福建两省,为何能出现那么多海盗集团。

    航运发达,利益链太多,自然就催生了海盗行业的兴起,一直持续到21世纪。

    “下官在广州,待了十几年”

    “这个航线问题,算是比较了解的”

    “从广州出发,沿着福建省海岸线,北上进入浙江海域,最后抵达舟山群岛附近”

    “整条沿海航线,全程大概3000里”

    “至于这个航行时间,就不一而论了”

    “夏季的时候,基本上都是西南风,北上就是顺风航行”

    “船速大概在,日行200里到300里,全程下来,就需要半个月,二十多天”

    “具体的时间,也要根据沿海的天气,中途停靠补给的情况而定”

    “秋冬季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东北风,北上就是逆风航行”

    “这时候,就需要迂回航行,或等待风向转换”

    “船速大概在日行100里,全程下来,就需要一个多月,甚至是两个月”

    “去年,延平王北伐,就是选择在四月底”

    “闽粤两地的海商,都听过一句谚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