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确认这一点后,这两份名单就被仔细梳理了一下,然后大家发现“点贤册”上面记载的大部分人都确实是非常有才能的人,有一些甚至是尚在幼年时候就被季汉官员发掘的。
比如罗宪(原名罗献,关于这名官员还有个趣事就是刘禅搞错了他的名字,于是罗献的父亲为了避免对自己有知遇之恩陛下出丑,立刻把儿子的名字改成罗宪)就是幼年时候尚未表现出才能就被费祎找到的,后来罗宪官至冠军将军、假节,镇守东南亚地区,在世的时候当地的民众都非常爱戴他,不敢有人反叛。
类似的还有杜预,被挖掘的时候同样还是个孩子,然后跟在诸葛亮身边当小跟班,长大后同样是贤能之臣。
又比如柳隐、杜祯这样此前名不见经传,但是突然间在火器发展历史上留下自己名字的一闪而过的英才。
再比如邓艾、石苞,这两人的名字同样在名册上,不过两人投奔汉室的时候已经是大汉打下长安的时候,在此之前罗宪和杜预都被发掘,如果只是记录人才的话这两人应该在名册后面才对,可实际上这两人都在名册前列。
此外名册上还有许多明明季汉一统三国后才成名的人,比如羊祜、陆抗、钟会等。
另一册“点贤册”同样记载了许多贤能之人,比如排行第一的就是司马懿,后面还跟着他两个儿子司马师和司马昭的名字,此外还有邓飏、郭修等人的名字,相比前一册,这一册许多人甚至在历史上找不到记载,或者只能在记载中找到只言片语,若不是司马懿父子的名声太大,怕是没人会与前一册联系在一起。
由于这两份册子现世的时候刘禅已经去世,所以在无法向当事人求证的情况下很多人开始推测这些册子记载的人名是什么意思。
按说既然记载了邓艾、石苞、罗宪、杜预这样的大汉忠臣良将,就应该是一份类似于皇帝个人的备忘录一样的东西,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诸葛亮、姜维、蒋琬、费祎、魏延、杨仪、关兴、张苞这些历史上留名的人物没有被列在里面——很显然刘禅写册子的时候他手下已经有一堆可靠的人才,所以这些册子里的人应该都是他打算启用的对象,写在册子里是因为害怕忘记。
毕竟皇帝每天要做的事情那么多,就算有诸葛亮辅助,刘禅本人也会做点什么防止自己遗忘。
不过这就解释不了为什么另一册里面的人物大部分名不见经传了,最后还是另一部分人提出,考虑到司马懿父子的情况,有没有一种可能,另外一册记载的是那些有能力但是因为种种原因遗憾地与刘禅失之交臂,不能任用的人们呢?
而这些人才因为不能被大汉所用,所以在当时的史书上也没能留下什么名字,至于对方是渡海追随曹魏,还是沿着南方海岸线去天竺追随孙吴,就不好说了。
这种说法被大家迅速接受,这两份册子也被妥善保存起来,作为后世帝王的警示教育材料。
你看刘禅有诸葛亮这样的贤能和满朝文武的帮助,尚且知道有些事情要自己做,绝非传言中那样的中庸之人。
看到站台里两份册子上的名字和籍贯,几个人感慨万千,最后还是陆和说道:“你们说有没有一种可能,刘禅是后世穿越过去的,那份册子里记载的都是他知道的名臣名将?不然没法解释他怎么会在一些人小的时候乃至刚出生的时候就说对方有才能?”
“官方不承认穿越。“姜文和摆手否认,“以前也老有人说王莽是穿越的,刘秀是时空管理局的,陨石是他招来力挽狂澜的,不过后来根据记载,长安发生过一次天灾,据说当时魏军正在集结准备去支援凉州,结果被这场天灾弄死了几万人,剩下的人人心惶惶,才导致张合没能救援凉州,相关记载过于模糊且语焉不详,所以现在很多猜测都有。”
“那汉代就有的发电机和小工业呢?”周易问。
“可能是诸葛亮聪明吧,那个能自己行动的木牛流马到现在也没人能复原出来,但是史书上是有相关记载的。”
叶雨桐点点头:“也可能只是人们把简单的事情想复杂了,不是说木牛流马就是四轮车和独轮车么?”
“说不清楚。”陆和也插话进来,“也许诸葛亮本人就是穿越的,所以他才懂那么多东西,又样样精通,没准他去三国的时候还带了个超级战略仓库,里面装满了米面油粮胡椒面生活物资和耐储存的粮食种子、化肥,还有太阳能板和各种电器,抗生素、疫苗库、多功能生存工具包、3D打印机、基础机床、技术手册,也许还有机枪和坦克,这也能解释史书上的很多记载——”
“夭寿啦,你咋不干脆说诸葛亮带了个系统好啦!还是个签到系统,所以要等到了成都才能真正发挥他的能力,到了凉州后做大做强,后面滚雪球一统天下,也因为这个系统他瞧不上皇帝的位置!”殷阳一副耍宝的样子,然后又转向叶雨桐,“丞相留给后人的石碑在哪个地方,我们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