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这话说得……虽说话糙理不糙,可这话也有点太糙了。」
当然,马三宝早知道朱允熥是什么尿性了。
从来就不是讲规矩的人。
说出这样的话,一点也不奇怪。
他立刻弯下身去,把那些散落一地的宣纸给一一捡起来,一边对自家主子笑着安抚道:“陛下心思深远,高瞻远瞩,旁人但凡能够揣测到陛下用意之一二,都是万中无一的难得了,虽说过程艰难,终究还是找到了几份像样的答卷不是?陛下消消气,奴婢这便喊人来替陛下消消乏。”
朱允熥自然也不至于因此怪罪朝臣些什么,时代的局限性造就的不理解而已,他也就纯骂两句消消怨气而已。
所以也没有再多说什么。
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自己面前这四份答卷的名字上。
除了最开始的夏原吉之外,一共还有三个名字——郁新,古朴,林承轩。
其中,郁新、古朴这两个名字,朱允熥并不陌生,因为都是从朱允熥看的这一沓答卷里面挑出来的,都是当朝在职的官员,而且历史上也都留有姓名。
他们的答案虽然不似夏原吉一样对两道考题都有不错的见解,但他们的答卷也足以证明他们在经济学一道上的天赋和才学,再者也巧,其中一人历史上还是夏原吉的得力副手呢。
郁新,明洪武二十一年以布衣人才被征用,明洪武二十四年超迁户部右侍郎。如果不是因为朱允熥这个变数,如今的开乾元年,也就是历史上的洪武二十六年,他会在傅友文之后继任户部尚书。
他本就在户部任职,答对些点子也在情理之中。
古朴,同样国子监出身,如今是在兵部任职的,永乐朝时期,任户部左侍郎,辅助夏原吉。
所以对这个名字的出现,朱允熥同样不意外。
只是除此之外的另外一个名字。
“林承轩……”朱允熥在嘴里念叨了一句,眉头却微微蹙了起来,因为这个名字他还真没有听说过,无论是当朝在职人员,还是历史上,都没有他的姓名。
是马三宝从他那一沓答卷里面翻出来的。
却意外让朱允熥颇为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