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此之外,跟他聊的最多的,还是第一次见面,但是已经已经打过好几次电话,并也已经正式签署合同,担任本剧监制的杜琪峰。
让杜琪峰出任监制,并不是因为他借了银河映像的王牌编剧,欠了一个人情,而是因为杜琪峰真的很适合这个职位。
什么是监制?
在内地很多电影电视剧里,监制只是一个挂名头衔,更多是为了拉投资或抬高项目身价。
但在真正的好莱坞制片体系中,这个角色却是贯穿制作始终的核心决策人之一,甚至有时候比导演更重要。
监制是艺术总指挥,是创作与现实之间的桥梁,负责协调整个团队,确保导演的创作理念既能落地,又不超预算、不误工期,还要在后期剪辑与音画调校中把控最后的艺术品质。
说一句是灵魂人物也不为过。
这次焕新香港分公司的核心班底,正是当年那批参与了华纳兄弟《盗梦空间》制作流程、从头学到尾的“实习生”团队。
他们在那次项目中学到了真正的好莱坞工业流程,如今终于有机会学以致用,自然想要原汁原味地套用好莱坞的制作模式来拍这部剧——而在这种体系下,监制的权力和重要性被大幅度提升,陈诺也不得不亲自拍板。
他反复斟酌后,才最终拍板选择了杜琪峰。
不仅是因为这个人在港圈的江湖地位,或者从一开始,银河映画的韦佳辉和游乃海就参与了剧本创作,这让双方的合作有种水到渠成的感觉。
更重要的是,作为监制,需要对整部剧集的风格进行把控,而杜琪峰的美学体系非常契合他心目中的《老鹰捉小鸡》。
《枪火》、《黑社会》、《PTU》里那些冷峻、克制、群像化的镜头语言与氛围塑造,非常像有着原版《鱿鱼游戏》的风格。
当得知杜琪峰早在八十年代便在TV执导过电视剧,熟悉剧集制作流程后,他打消了犹豫——放弃了陈可辛,徐克,王嘉卫和吴宇森,转而选择了杜琪峰。
说实话,还是有点让他心疼的。
陈可辛的人文主义叙事,徐克的天马行空,王家卫的诗意与迷离,吴宇森的暴力与浪漫,其实都很让他好奇。要是让他们来执导,拍出来的东西,一定会让他耳目一新。
但为了保险起见,陈诺还是不得不忍痛割爱,选择了杜琪峰。
随后他亲自拨通电话,报出每集100万港币的监制费,杜琪峰也很耿直,直接在电话里应承下来。
有了杜琪峰的加盟,剩下的事情就顺利了不少。
在杜琪峰的推荐下,摄影指导最终敲定了曾担当《暗战》《无间道》摄影师的黄志明。
服装设计则是曾在《风声》中与他们有过合作的朴若木。虽然朴老师因为民国服装拿过金马,而现在换做现代服饰,其实才是他的拿手好戏。
美术指导在张叔平和《无间道》美术总监Tony Au之间二选一,最终还是决定选张叔平。寄希望于这位“港片美学教父”那种将老香港气质与现代都市感兼容并蓄的风格,营造出更具沉浸感的氛围。
音效总监则邀请了曾凭借《色,戒》《英雄》走红的雷颂德来把关整体听觉呈现。
最终成型的核心班底,几乎囊括了整个香港影视业的顶尖力量。
也正因如此,陈诺才有底气在罗芮·艾斯纳面前说出那一句:“一切都已经准备就绪。”
当杜琪峰找他聊天的时候,他还以为是杜监制准备跟他聊聊演员试戏的事,结果没有想到,杜琪峰却神色凝重的说起了另外一件事。
“你是说,全香港都找不到适合我们的摄影棚?”
杜琪峰苦笑道:“现在就是这样。我们这部剧要求的是至少3000平方米、顶棚高度10米以上的隔音摄影棚,可是TV旗下的室内影棚面积最长只有1500平方米,邵氏旧厂房更是早就停用了。我也想过到将军澳工业区去租大型仓库改建,但香港的审批效率很低,报建、验资、环评一整套走下来,审批流程就得三个月起步,还不算后续施工时间。”
“丢。”陈诺忍不住看了一眼罗芮·艾斯纳。
只见这位迪斯尼暴君的侄女,在这种场合之下,简直是如鱼得水。一头金发在灯光下闪闪发光,手里的红酒杯在她纤细的手里拿着,宛如油画里举杯的贵族少女,让现在跟她聊天的几个年轻演员,像是余文乐啥的,明显是有点目不暇接了。
“那现在怎么办?解决方案是什么?”陈诺回过头来,直截了当的问道。
杜琪峰道:“实在没有现成场地的话,我们可能只能自己搭。”
“在港九交界的新蒲岗有一块空置的旧工业地皮,交通很方便。我们可以在那里临时搭建一个超大型摄影棚,专门为这部剧服务。但估计搭建下来得三千万港币,比租赁要贵上近一倍。再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