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结束了,所有人都走了,主任又把孙国华留下了,主任拍了拍他的肩膀,语气里带着一丝释然:“这是领导亲自点的名……”
俩人又密谈了很长时间。
回到办公室时,已经是深夜。办公桌上的台灯把他的影子投在墙上,拉得很长。他打开电脑,调出华东四省的资料。徽省的Gdp增速连续五年位居全国前列,苏省的高新技术产业占比超过40%,浙省的数字经济如火如荼,沪市的金融改革稳步推进——这四个省份,是中国经济的压舱石,也是改革创新的试验田。
“后勤保障、通讯联络、安全警卫……”他在笔记本上写下这三个关键词,然后在下面画了密密麻麻的横线。这看似简单的三个词组,背后是千头万绪的工作:从专机的航线申请到地面交通的调度,从饮食安全的检测到医疗团队的配备,从通讯信号的加密到警卫力量的部署,任何一个环节出了差错,都可能影响视察的全局。
手机在这时响起,是警卫局的老郑打来的:“孙主任,这次出行您是总负责人,需要我们做什么,尽管指示。”
“老郑,明天一早,我想和你们具体碰一下警卫方案。”孙国华说,“特别是领导的临时活动安排,要预留出足够的反应时间。”
“明白。”老郑在电话那头笑了笑,“明早六点半,我去您办公室等你。”
挂了电话,孙国华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窗外的夜色已经浓得化不开,大院子里的灯光星星点点,像撒在黑丝绒上的碎钻。他知道,从这一刻起,直到视察结束,他的神经都必须像绷紧的弦,不能有丝毫松懈。
第二天一早,孙国华的身影已经出现在警卫局的会议室里。长条桌上摊着华东四省的地图,上面用红笔标出了预设的路线,每一个路口、每一个服务区都贴着黄色的便签,上面写着警力部署的初步方案。
“领导的行程里,有几处是开放性的活动。”老郑指着地图上的标记说,“比如在徽省的吴湖市,要考察一个社区菜市场,那里人流密集,周边地形复杂,我们计划提前三天进行实地勘察。”
孙国华点点头,在笔记本上记下:“菜市场的商户背景要逐一核实,周边的制高点要提前布控。另外,领导的饮食要特别注意,徽菜多辛辣,要提前跟地方交代,准备些清淡的菜品。”
“医疗团队我们已经准备好了。”随行的卫生部同志补充道,“带了常用药品和急救设备,每个省份的定点医院也已经联系好,开辟了绿色通道。”
“通讯方面,”办公厅机要局的同志推了推眼镜,“我们会全程启用加密通讯系统,确保与京城的实时联络。每到一个地方,先对当地的信号进行检测,防止干扰。”
一上午的会议开得紧张而高效。当孙国华走出警卫局小楼时,阳光已经升到了半空。他抬手看了看表,距离出发还有不到两小时,还有太多的细节需要确认。
回到办公室,他把各部门报上来的方案汇总整理,然后开始逐字逐句地审阅。在看到专机的配餐方案时,他皱起了眉头:“领导有轻度的乳糖不耐受,怎么还安排了奶酪?”他立刻拨通了机组的电话,要求更换成豆制品。
“孙主任,您连这个都记得?”小周在一旁忍不住问。他跟着孙国华多年,还是头一次见他对这种细节如此较真。
“越是细节,越不能马虎。”孙国华头也不抬地说,“我们的工作,就是要让领导没有后顾之忧,能全身心投入到视察中去。”
不一会,分管经济工作的刘飞同志召集随行人员开了个短会。这位头发花白的老领导看着孙国华,语重心长地说:“国华,这次视察,不只是看成绩,更要发现问题。你在后勤保障的同时,也要多留心地方的实际情况,有什么重要信息,及时跟我通气。”
孙国华站起身,郑重地点头:“请您放心,我会注意的。”
所有准备工作基本就绪。
出发!
一路畅通无阻。
当领导走进机舱,孙国华转身对机组负责人说:“按计划起飞。”
引擎的轰鸣声逐渐升高,像一头苏醒的巨兽。孙国华最后再和老郑核对安全无误,才放心的坐下。
专机在跑道上滑行片刻,猛地抬起机头,冲破云层,朝着东南方向飞去。
透过舷窗,孙国华看着下方逐渐缩小的京城,心里清楚,这场为期九天的视察,此刻才真正开始。他从公文包里拿出华东四省的资料,借着舷窗外透进来的光线,再次仔细研读起来。
旁边的刘飞同志正在看一份经济运行分析报告,笔尖在纸上不时做着标记。机舱里很安静,只有空调系统发出轻微的嗡鸣,和着每个人平稳的呼吸声。
专机降落在徽省省会双丰市骆山机场时,阳光正好。舷梯刚一放稳,孙国华就率先走下飞机,目光快速扫过停机坪。徽省的省委书记、省长已经带着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