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提灯贞观,冒充天人混大唐 > 第328章 保暖问题

第328章 保暖问题(1/2)

    突利可汗投降的这支人马,身份并不是战俘。

    所以,本着以后就是一家人的态度,唐朝军队对他们并不严苛。

    最起码,基本的生活待遇——能让他们吃饱饭,还是能保证的。

    挖煤这种重体力活,不吃饱饭~~哪有力气呀?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支人马竟然慢慢喜欢上了挖煤这项工作。

    或许有人纳闷,这些突厥人不是犯贱吗?为什么会喜欢上这种苦力活?

    嗯~~说这话的人,一定没有承受过挨饿的滋味。

    总有人以为:突厥人放牛放羊,那不得整天吃肉吗?

    开什么玩笑?

    每天都吃肉,你得养多少头牲畜,才能够你吃的?

    那~~多养几头不就完了?

    多养几头?你想过草场的承受能力吗?

    每个人都多养几头,那得需要多大的草原,来让你转场放牧?

    再说了,你养多了,你能保得住吗?你不怕别人抢吗?

    突厥人外出征战,为什么要在后面赶着大批的羊群?

    那不是为了杀了吃肉,那是他们的奶妈~~

    他们一般都是挤羊奶、混合着谷物吃下去当饭。

    就这,还是战时骑兵才能享受的待遇。

    一般的突厥人,多少吃点饿不死就行了。

    真实历史上,东突厥灭亡的前一年,就是李靖开始攻打他们的那一年,草原上遭受了严重的雪灾。

    饿极了的突厥人,把曾经丢弃的牛羊骨头,在雪地中再次挖了出来,磨成骨粉吃了下去。

    你想一想~~这得饥饿到什么程度,才能做出这种事来?

    在这些挖煤的突厥人眼里,现在干活虽然累点,但起码能吃上饭、还能吃饱饭~~

    这不就是梦寐以求的生活吗?

    不用去打生打死,还能吃饱饭,你还想干什么?

    后来,这支投降的突厥军队,在征战完毕以后,一致要求再回来继续挖煤。

    以至于再后来,他们竟然成了大唐第一批成建制的煤矿工人。

    为了更好的让这些煤矿工人安心工作,根据尚侯爷的建议,把几个只剩妇女的突厥部落,也迁移了过来。

    这样,就可以由她们照料这些煤矿工人的起居,也方便这些煤矿工人组建家庭,在煤矿产区落地生根。

    再后来,这些煤矿工人和家属,自发组建了一个北方煤矿歌舞团。

    其载歌载舞的表演,不光在草原上享有盛誉,还在某一年,专门奔赴长安,为皇帝做了汇报演出。

    不过,这都是后话,暂且不提。

    这次征北军出征,尚青云担任征北军副总指挥,并不是无缘无故,而是有其历史脉络的。

    历史上,攻打东突厥的时候,李世民就任命了代州总管张公瑾,担任李靖的副手,以此来对李靖进行制衡监督。

    张公瑾是谁呀?

    在秦王时期,张公瑾就是老李的幕僚,当然是老李的心腹、自己人喽。

    这次,情况发生了改变。

    尚青云担任征北军副总指挥以后,张公瑾依然留在代州做总管,没有给他安排征北军的军事任务。

    或许老李觉得~~尚青云本来就是自己人,能够起到制衡监督李靖的作用吧?

    李靖大帐内,军事会议继续召开。

    现在的情况对比原时空的历史,很多事件都发生了改变。

    所以很多时候,已经不能参照原时空的历史轨迹。

    根据大家的推测,颉利可汗逃跑的距离,应该不算太远,大方向是在西北,但具体方位不好确定。

    因此,最好是几路大军多方出击,向西北方向进行合围包抄,这样比较稳妥。

    尚青云同意这个观点。

    尚青云原计划采用无人机升空进行侦查,可由于草原上没有信号基站接力,太远的话,无人机就无法控制了。

    无人机都是采用的5G信号控制,5G信号的频率高,波长很短,所以传输距离很近。

    即便在这电磁环境纯净的时代,尚青云再把天线高架起来,极限传输也就是二三十公里。

    这点距离~~在草原上来讲,就是毛毛雨了。

    会议决定,抓紧时间向各个方向派出斥候~~这是最原始的方法,也是目前最稳妥的方法。

    鉴于目前的收获,让尚大侯爷比较满意,再加上最大的一条鱼——颉利可汗就在眼前~~

    尚大侯爷决定大方一次,对唐朝军队再补给一下。

    尚青云拿出了十几个望远镜——是民用版的4倍倍率望远镜。

    为了保证侦察效果,这批望远镜的质量都比较好。

    每队斥候的头头,都携带一只望远镜,以便及早发现敌情。

    有了望远镜,斥候发现敌情可以及时脱离。

    一是可以保证斥候队伍的安全,二是避免打草惊蛇,让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