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锦衣黑明 > 第908章 大明朝先进的复古军械

第908章 大明朝先进的复古军械(1/2)

    徐允爵跑到陆天明面前,本想摸摸陆天明的性格。

    看看有没有策略方面的漏洞,结果被喷了个狗血淋头。

    小公爷真没生气。

    要生气的话,四年前在山西就气死了。

    若陆天明是靠阴谋做事,徐允爵一定会算计回来。

    靠谋略、靠眼光、靠布局、靠硬实力…

    那就得学习。

    十月初三,池州府东流县。

    徐弘基是真给儿子面子,没有问任何原因,也没有坐在南京逼逼叨叨,直接把兵权都给了两个儿子。

    大江水师集合两千条船,五天时间,把江北大营七成士兵扔到东流。

    长江航道来来去去,全是水师战船和漕船。

    水运就是这么屌,大明朝三万条漕船,若徐弘基把江南漕船全部集中起来,一次性能把百万兵扔到京城。

    包括百万人一月的粮草,以及军械、火炮、战马。

    东流现在就是这样,到处都是转运火炮、盾车的士兵。

    大明初期,军队虽然都是团营大阵,但永乐与洪武时期的军械完全不同,与后来的军械也大不一样。

    永乐朝进入草原的精锐大军是什么样子,二百年后,估计大明朝臣自己都忘记了。

    就算再过几百年,世人可能都会被永乐朝的装备吓一跳。

    张辅当时在宣府练兵,十万京营精锐,只有两万骑军,步卒之中,车兵两万,他们还顺带做弓箭手,纯粹的弓箭手两万、刀盾兵一万。

    剩下的全是火器兵。

    鸟铳?

    不,火铳只有一万。

    还有…两万炮兵。

    两万?炮兵?

    是啊,炮兵。

    当时大明朝臣都觉得这火力过分了。

    太过分了。

    火器太多,出动一次,比徐达、蓝玉北伐加起来的开支还要大。

    朱高炽管理户部,努力两三年,只能够他爹出去霍霍一回。

    等他自己登基,立刻把京营火器封存,神机营最多的时候,只允许两万人。

    就这也太多了。

    大明朝武力强大过头了。

    怼天怼地怼空气,放眼四海,没有一合之敌。

    完全没必要嘛。

    所以从仁宗开始,一再削减京营开支。

    那明军哪来的这么多炮?

    其实就是虎蹲炮,大明朝京营的制式装备。

    炮?制式?

    这两个词能联系一起,天下只有北元有资格叙说永乐的残暴。

    京营当时的装备标准,主力每个卫备炮千门,侧翼每个卫备炮五百。

    五千人有一千门炮?这是什么概念?

    虎蹲炮在当时有三个规格,五十斤、八十斤、一百斤,还没有后来的千斤大型虎蹲炮。

    北元本来就被徐达和蓝玉搞散架了,朱棣如此残暴的出击,每次都是横扫。

    鞑靼骑兵好不容易熟悉明军车营开路、弓箭洗地的打法。

    结果迎来一群猛男,上身挂着厚厚的棉甲,手里抱着虎蹲炮,以步阵迎接骑军冲锋。

    咚咚咚~

    砰砰砰~

    炮弹与铅子齐飞,血箭共长天一色。

    到后来,鞑靼骑兵别说干架,看一眼都浑身发抖。

    如此火力,最终成就朱棣六出草原,封狼居胥的名头。

    朱棣之所以造这么多的虎蹲炮,只有一个原因:当时的火绳枪威力不足。

    鞑靼人百步外就能骑射,火绳枪却得放近到三四十步。

    射程比软弓差不说了,发射铁砂,打到人身上,对方不会立刻死,还能咬牙作战。

    大将军炮又过于笨重,运输不便,装填时间太长。

    作战的时候,明军得依托盾车,先挨揍一阵。

    朱棣当燕王时频繁作战,早对军械有诸多想法,既然当了皇帝,怎么能受得了这种鸟气。

    宁肯铸造二十门虎蹲炮,也不去铸造一门大将军炮。

    所以对明军来说,虎蹲炮不过是放大的火铳。

    事实也就是这样,虎蹲炮射程一百五十步,可以压制鞑靼骑兵。

    发射的是‘鸡蛋’,击中人马,全部送一个血窟窿。

    只要够多,效果没得说。

    朱棣满意了。

    但炮毕竟是炮,就算抱在怀中,它也是炮。

    需要海量的火药、石弹、铅弹供应。

    明军火器营与后勤的数量是一比四,四个民夫才能支撑一个火器兵战斗,军费开支实在难以计算。

    按照永乐朝的装备标准,三十万京营若配齐军械,不说军械本身的费用,出动一次,靡费二千万两。

    大明朝周边全是蛮夷,就算把他们全灭族,也收不回一成军费。

    战争回归生意本质。

    这买卖根本不可能延续下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