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锦衣黑明 > 第876章 士大夫有很多种

第876章 士大夫有很多种(1/2)

    洪承畴的性格,其实不需要陆天明装逼。

    从他为官痕迹,大多数朝臣都能看懂他是个什么人。

    洪承畴有才,这是一定的,但官场高层更清楚,洪承畴是个功利、孤傲、自负、暴虐、夹杂厌世的官员。

    这种人只对皇帝有用,但平定混乱之后,也必然会被斩杀。

    南京徐家不要洪承畴,因为洪承畴背后的势力与南京本来就是一体,何必去收条狗,且洪承畴过于激进,会破坏南京的官场氛围。

    对魏国公来说,洪承畴连鸡肋都算不上。

    俗语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十二岁定终身。

    三岁时可以看出智力和体质,七岁时情感、个性拥有显着特征,十二岁之前的经历对孩子未来有决定性影响。

    洪承畴出身望族,是翁山洪氏第十二代孙,往上三代都是秀才。

    父亲过世后,家境贫寒的洪承畴辍学,在家帮母做豆干,每日清晨走街串巷叫卖豆干。卖豆干之余,洪承畴常在族学外听课,帮学生做对子卖弄聪明。

    若是官学,肯定会把洪承畴撵走,但他聪明啊,去的是族学,瞄准族内免费学习的机会,旁系夫子很快发现他的天份,立刻获得族内支持,重返学堂。

    这之后的洪承畴,立刻表现治国平天下的愿望,别的小孩都在想着当秀才,他却想着宰执天下。

    很快获得洪氏全力培养,小小年纪,传出来的名声超越大明高门:家驹千里、国石万钧。

    若是一直如此,大概士林和官场会认为洪承畴是个谢迁、李东阳似的人物。

    但他做官太早了,且做事太激进,暴露了他阴暗又功利的内心。

    洪承畴24中举,刑部任事6年,任主事,历员外郎、郎中等职,没有规规矩矩在‘司法界’熬资历,拜伏浙党,从刑部跳出来,突然成了浙江提学佥事,跑到礼部的教育界。

    东林盈朝期间,他眼光还算清晰,认为东林过于张扬,必定遭殃,潜心经营入朝实力。

    任提学的时候,与浙江大族联合,很快就闯出了名声,才高识士,所选人才皆俊奇。

    这时候又通过浙江巡抚傍上魏忠贤,没有刻上阉党的标签,轻轻松松成为封疆大吏,升迁两浙承宣布政左参议。

    参议是封疆大吏的门槛,浙江任职五年,提拔了大族后辈,又帮大族联系了闽商走货。

    世人皆以为洪承畴出身福建,根基在泉州,其实他背后的关系全在浙江。

    他是浙江海商的代表,是五商的人。

    郑芝龙说他不是郑氏的人,就是这个原因。

    浙江为官五年后,洪承畴势力已经巩固,运作回朝失败,但他认定得去皇帝‘关心’的地方。

    别人都不去的陕西,他轻松调去任职督道参议,升了半阶,掌握了监督陕西全省粮草的权力。

    一年后,又升参政,但这不是洪承畴的目标,与袁崇焕一样,士大夫对兵权的掌控欲是天生的。

    刚刚上任参政,大乱从陕北蔓延,总督杨鹤手中无将,洪承畴凑准机会,利用钱粮犒赏执役,斩杀流贼三百,解围韩城,顿时名声大噪。

    放平时绝对会掉脑袋的事,洪承畴竟然以参政的身份,轻轻松松掌握了一部分兵权,一年后升任延绥巡抚。

    作为三边总督杨鹤的手下,本该听令,但洪承畴翅膀已经硬了,巡抚嘛,合理合法的军门,拥有独立的节制权。

    杨鹤招抚为主,洪承畴反而大力剿匪,不仅剿,且杀降!

    一介文官,如同暴虐的将军,不停的杀降,斩草除根的杀。

    时势造英雄,一年后,杨鹤的招抚政策失败,洪承畴是那么的显眼,崇祯不需要经过朝议,顺利成为三边总督。

    仅仅三年时间,洪承畴从一介参议掌握西北军政大权,变为西边的袁崇焕。

    但他没有获得袁崇焕一样的支持,自然没有袁崇焕一样的恩怨。

    陕西流贼越来越多,朝廷无粮无饷,但洪承畴一直在胜利,一直在杀。

    皇帝和朝廷也不能说什么,四年前,洪承畴终于把流贼杀怕了,迫使流贼大队进入山西。

    可惜啊,洪大人准备进一步的时候,晋陕钦差陆天明亮相,把流贼直接打残,也把洪承畴进一步的梦想堵回陕西。

    不过,陆天明很快‘死了’,流贼死灰复燃。

    这时候,巡抚陈奇瑜背后的北方士绅收到暗示,没有支持陈奇瑜争夺剿匪兵权,洪承畴成为唯一的剿匪总督。

    流贼到哪里,他就是哪里的总督。

    洪承畴当然会把流贼撵出陕西,顺理成章成为五省总督,身兼兵部侍郎、户部侍郎,全面节制地方军政大权。

    可惜地盘太大,他经营起来太慢了。

    高迎祥没有给他时间,陆天明也没有给他时间。

    三年后,洪承畴还是五省总督。

    对下凌厉,对上孤傲。

    洪承畴就像大明皇帝的一剂止痛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