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锦衣黑明 > 第873章 一切为了大势

第873章 一切为了大势(1/2)

    八月十二。

    保定白洋淀,田间此刻已再次播种冬小麦。

    保定巡抚韩智文、顺天巡抚孙传庭,与地方商号名义上的大掌柜孙承宗,一群人在巡查白洋淀地形。

    保定府十三条河流入白洋淀,再经北面的得胜淀、三角淀进入运河,最后从天津卫入海。

    这一片土地肥沃,但完全靠老天爷赏饭,若没有洪涝,收成足够丰盛。

    但只要有一场暴雨,附近几个县肯定全部遭殃,只能靠冬小麦种一点,变成一年一季了,但如今冬季严寒,冬小麦也怕冰水,产量不高。

    秋收以后,保定府的主要工作就是治理这十三条河,筑堤坝、修水利。

    韩智文已制定护田计划,朝廷也允许了,与顺天府一起开工,四十个县动员三十万青壮,先完成河流汇聚口的堤坝。

    治理白洋淀这种大面积沼泽地,老祖宗早就有经验,不是一围了之,更不是筑高堤坚坝,而是得切割,分片分时、分功能治理。

    把淀子划分成十几个区域,通过堤坝人工定期改变河道,三五年就得清淤一次,同时,其他河道这期间就是最肥沃的土地。

    这么大的工程,必须朝廷出面,以前只有在盛世,或者不得不治理的时候才动手,如今靠地方就能完成。

    关键是商量好清淤、引河、肥田的利润分配,官府无法单独完成这些事,几十万亩良田的变更,百姓不可能消化,必须商号先期投资、中期雇工劳作、后期维护组织耕种。

    这种工程刚出现,独属于北直隶商号,也就是陆天明嘴里的‘大农场’模式,需要保定给天下积累经验。

    山西不具备这样的地理条件,陆天明之前与朝臣讨论过,告诉他们商号不是买进卖出,‘生产’才是真正的商号。

    两位巡抚到此,把德高望重的孙承宗也拉过来,就是为了合理分配各区域,这些荒地将来都是资本。

    大家一起投资,回报时间却不同,这就需要官府担保了。

    所以他们还带着户部、工部的属官,勘测已经完成,今天是来划定施工区域,胥吏加上当地百姓,五百多人。

    上午转了一圈,事情很顺利,中午就在湖边吃干粮,喝百姓的炖鱼汤,准备今天把西边的划分完毕,明天去东边。

    一群人在棚子里展望明年的收成,西边大官道突然传来轰隆的马蹄声。

    白洋淀如今距离保定城也就三十里,众人惊讶起身,只见官道上一道黑龙从北而来。

    这不是大军,应该是锦衣卫和裁决司。

    孙传庭和韩智文对视一眼,不知道南边又出了什么事,片刻之后,更远的地方又出现一道青龙,遮天蔽日的尘土,马蹄声更加响亮。

    两人立刻下令属官牵马,赶紧回城。

    他们还在路上,大军已经抵达保定城外的官驿,留守的属官骑马快速到韩智文身边汇报,

    “大人,左都督张世泽、锦衣都督骆养性,持大将军令牌南下路过,无需保定粮草补给,张都督询问孙阁老行踪,似乎急着拜访。”

    韩智文点点头,更加焦急了,下令属官去接孙承宗,他则继续向官驿。

    两人均知晓陆天明西行,估计南边突然发生了战事,这可能是先锋。

    大军在护城河饮马休息,韩智文跑到官驿才看到多数是近卫,也就是忠勇商号训练的人马,顿时又糊涂了,不是作战去这么多人干嘛。

    两人到官驿大堂,张世泽正在拿碗喝水,他们之间很熟,没必要扯淡,骆养性上前,快速交代了一下南边的事。

    韩智文瞬间明白张世泽为何拜见孙承宗,对他急切说道,“这不是南京的行事方式,徐家绝对不会对上位后院使这种拙劣手段,何况是自家女儿。”

    张世泽点点头,“我们也不信,爷爷让我请教高阳公,也许他老人家能给点思路。”

    “不,我意思是为何不问问老师?”

    张世泽一愣,“内阁总理?有用?”

    “这种拐着弯弯绕的事情,有时候看起来一样,实则内涵大相径庭。魏国公做事喜欢齐头并进,旁敲侧击,如今夫人被堕胎显然是件孤立的事情,不是魏国公的习惯。这件事肯定绕了好几个弯,老师应该能给个方向。”

    张世泽被他说的眼神发亮,对呀,北方勋贵还是不习惯这种隐晦、拐弯、又时间漫长的布局方式,南臣却很了解。

    几人沉默了一会,孙承宗来了。

    老头听说徐凤爵孩子差点被害死,眼神突然定住了。

    过一会才缓缓说道,“这不是某一方的行为。”

    张世泽刚才也是这么想的,立刻躬身问道,“还请高阳公指点。”

    孙承宗深吸一口气,向外一指道,“世泽,天下正经历大变,北直隶很幸运,百姓安居乐业,官府为民生奔波,一派欣欣向荣之色。”

    啊?这弯拐的太急,张世泽够聪明了,依旧没听懂。

    孙传庭轻咳一声,插嘴说道,“一切为了大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