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阴谋阳谋,不同的视角,完全不同,阴谋是失败者的阳谋,阳谋是成功者的阴谋。
主角与黄台吉的脑力游戏,是奴隶主和人心之主的博弈,是两种权力架构对‘心力’的不同运用方式。
军事手段表现出来,必然是动静不定、舍得随意、狠辣狡诈。
黄台吉是传统谋略(驭下愚民),主角的方式是成人之美,就是温体仁的话:只掌人心,推却人事。
圣人无为嘛。
主角就是儒家思想里至高至圣的圣君。
您别误会,他当然不是真圣人,他也不是多高尚,只不过在中枢与士大夫交锋久了,不屑与他们用同样的手段,干脆用更高一层的力量,降维打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只有这样,才能威压官场,而不是依靠杀戮和顶牛。
圣人无为,在权力场,它不是个虚词,不是顺其自然的意思。
就是实实在在的力量。
是一种权力运用之道,是一种驭人之道。
这种力量只有上位者自己主动,它才会出现。
劝皇帝‘无为’,是在找死。
‘惜羽’,也是一种常见的心力运用手段(您反着理解一下,一个极其爱护百姓的官员,是无敌的,他底气十足。换到君主身上,不会单纯追求某次的军事胜败,败的起,才能赢得起嘛)
人性世界里,对于真正的‘圣君’,百姓高兴,官场信任、依靠、赞叹、诚服,但…更会恐惧。
注意:下臣面对‘无为’的上位,主体心理永远是恐惧!
那种温暖和蔼的上位,是百姓质朴的梦想,只存在不知实情的旁观者眼里(这就是我们普通人的视角)。
伺候这样的上位者,下臣不仅要能力,要忠心,更要谨慎。
现代暗黑流的视角:‘圣人’就是极致的伪善者,他不仅榨取你的一切,还会让你心甘情愿沦为工具。
很多大员和大老板喜欢研究儒道两教文化,就是在学习驭人之道,您真以为是‘道法自然’啊?
小说中宋裕本和李开先,从小接触门内之学,就是这么看待主角,他们是兄弟、是连襟、是姐夫小舅子、是生死搭档,却比任何人都过早表现出恐惧。
聪明人嘛,总有常人难以理解的烦恼。
主角具体如何展示这种力量呢?
态度!
他只有态度!
锄奸是个态度,让百姓观战是个态度,冷酷面对绞杀也是个态度,围杀还是态度,最后因百姓放弃指挥权,也是个态度。
他所有的行为都是为了展示态度,且是一贯的态度。
看起来好似光说不练的嘴把式,其实下属才能感受到其中的威严。
惜羽爱民,大公无私,信任将官,不插手具体军务。
为了灭虏,坚壁清野,保护百姓,那宣府就不会与黄台吉厮杀,也是为了保护百姓,哪怕败一阵,也不会让百姓受到伤害。
这一连串下来,他没有取得完全的战场胜利,却已然无敌了。
只要稍微有点时间,就会发酵,变成无数人的向心力。
反过来说,上位掌军,战场上的一切决定都是‘政治决定’,而不是军事决定,主角考虑战争的因素并不在战场本身。
所以秦良玉说:上位掌军、天然存在缺陷。
三千年前,古人就懂这个道理。
陆天明把她推到前台,让秦良玉突然做主国战。不是放弃掌军,更不是简单的成人之美,而是进一步巩固自己的上位声势。
举个例子,您的领导交给您一件事,不问过程,不问方式,钱粮支持,只要结果,您会怎么想?
您绝对不会傻乎乎说领导是‘好人’,更不会做梦认为领导在培养你,而会恐惧领导的手段,更加谨慎做事,内心更加诚服。
他‘无为’,什么都没做,只是展示了一个态度,你就加倍努力,把事情办妥了。
放到自己身上就好理解了吧?
只要是个成年人,我想不会有第二种选择。
你敢消极对待,永远失去未来不说,整个‘职场环境’会否定你,瞬间社死,被诛心了。
道德经曰:圣人无为,故无败,圣人无执,故无失。
顺其自然,永远不会败,没有执着,永远不会有损失。
这种帝王过于理想化,从未出现过,也不可能出现,全是假象。
但人世间有很多‘短暂’的伪圣。
很多很多。
大多数人应该都遇过。
这种人生抉择机会很常见,不管是试探,还是培养,或是考验,上位者经常用这种手段对付职场新人,挑选人才。
因为这种手段得到的信息最全面,更容易判断。
结果如何,因人而异了。
您若懂人性的本质,以‘无为’对‘无为’,即使再弱势,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