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送子女入学的家庭,都可以免除当年三成的市税。”
此言一出,人群顿时炸开了锅。有惊喜交加者,认为这是子女改变命运的契机;也有犹疑不定者,担心新学无用。
这时,一位商贾模样的人站了出来,抱拳问道:“大人,这新学所学之术,真能助我等营生?”
叶明微微一笑,从袖中取出一张图纸,上面画着一台简易的水力纺织机。“此乃新学中格物之术所创,若学会相关知识,可改良器械,提高生产,获利自然更多。”
众人围拢过来,看着图纸议论纷纷。那些原本心存疑虑的人,眼中也渐渐有了光亮。老儒生们虽还有些不适应,但看到匠童们展现出的能力,也不再坚决反对。
得到消息的世家大族们虽然心中愤愤不平,但还未来得及有所动作,城南的铁匠铺就已经敲响了第一面铜锣。
这铜锣声清脆而响亮,在寂静的清晨里显得格外引人注目。随着铜锣声的响起,二十个身强力壮的匠人抬着一口崭新的大鼎,气势汹汹地闯进了府衙。
这口鼎被称为“助学鼎”,鼎身上面密密麻麻地刻满了捐资助学的商号名录。这是叶明精心设计的“功德碑”,凡是捐款超过一百两银子的商家,都可以在鼎身上刻上自家的家徽。
此时,李家的家主正在书房里临摹《圣贤帖》。他手中的狼毫笔在宣纸上轻轻游走,正写到“有教无类”这四个字时,突然间,笔尖像是被什么东西折断了一般,墨汁四溅,溅污了那四个字。
李家主心中一惊,手中的笔差点掉落。他看着被墨汁弄脏的字帖,脸色变得十分难看,喃喃道:“好个叶明,这是要掘我世家的根啊!”
就在当夜,城西的纸坊突然燃起了熊熊大火。火光冲天,照亮了半边夜空。叶明得知消息后,急忙带人赶来。
当他赶到时,纸坊的工匠们正从火海中拼命地抢救出一捆捆的教材。这些教材的纸张已经被烧焦,呈现出一种焦黄的颜色。
但在这些焦黄的纸页之间,依然可以清晰地看到叶明亲自绘制的《农具改良图》。
这张图是用炭笔画的,详细地描绘了曲辕犁的分解结构,甚至连榫卯的尺寸都标注得一清二楚。
叶明看着这些被烧得残缺不全的教材,突然哈哈大笑起来:“烧得好啊!”他的笑声在夜空中回荡,让人不禁感到有些诧异。
接着,叶明迈步走向纸坊的废墟,一脚踹开了废墟下的暗窖。暗窖的门被踹开后,露出了一箱箱的官纸。这些官纸正是陈家克扣下来的修书用纸,每张纸上都印着学政衙门的暗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