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圣人弟子,长生的我奉师命下凡 > 第8章 父子佳话

第8章 父子佳话(1/2)

    清平四十三年。

    这是朱鸿中与李灵运见面后的第五年。

    他一直在琢磨,如何“摆脱人力”的概念。

    这问题的关键在于,要用什么来替代人力。

    李灵运提供了一个“帆布船”的例子。

    像这样的东西,朱鸿中可以找来很多,尤其是南方江河的水利设施,乃至田垄间的灌溉水车,全部都是以水力代替人力。

    还有用来犁地的牛,这同样算是摆脱了人力。

    可是,这都不是朱鸿中需要的。

    因为“摆脱人力”,首先就要满足两点。

    其一,可以携带。

    其二,可以控制。

    但凡中间少了任何一种,那都不能算是摆脱人力。

    直到有一天。

    朱鸿中照例到太医院,服用滋补的汤药时,注意到了有锅盖被水汽给推动,脑海中忽然有了眉目。

    这水汽会顶起锅盖,是因为里面太热了。

    这种时候,若是有人尝试着按住,仍然可以将锅盖给压回去。

    因为水汽的力量不及人力。

    可是,假如水汽更多了?

    是不是有朝一日,这东西就可以反过来掀开人力?

    朱鸿中觉得自己悟了——

    他立刻召集天工院的那些人才,准备进一步研究。

    这时,清平帝却将朱鸿中召过去。

    清平帝的意思很简单。

    他准备退位。

    作为大明开国一百六十多年来,在位时间最长的一位皇帝。

    清平帝本身就是一位医术高超之人,精通养生之道。

    他打小就注意调养。

    这身体的底子比起那些道门高人都不差分毫,再加之是幼年登基。

    假如,他真的在这皇位上坐到驾崩。

    只怕一甲子都收不住。

    本来,清平帝是不介意一直替太子遮风挡雨的。

    可是随着太子的点子越来越多。

    清平帝都觉得自己将来有可能会兜不住。

    而且他本人的性子偏向于保守。

    保不齐,这样下去父子二人早晚有对立的一天,那就是清平帝不愿意见到的了。

    皇位,不及一家和睦重要。

    朱鸿中倒是没想过,他父皇今年不过五十岁出头,竟然就想着要禅位。

    纵观大明一朝。

    上一个这么做的皇帝,那还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兴帝先祖。

    兴帝同样是册立了太子,并与其子农帝一起,父子两代帝王,开创了大明开海前最富庶的“永宁之治”!

    至今仍被传为一段佳话。

    现在,清平帝又是给他册封太子,又是准备禅位的,这分明是打算要做第二个兴帝。

    可是朱鸿中扪心自问。

    他父皇做好了准备,并且要让这皇位与天下让给自己。

    那么他自己,是否已经下定决心,要做下一个农帝先祖了?

    农帝人如其名。

    他在位期间大明的田亩翻了数倍不止。

    这直接导致。

    接下来的百年时间里,不论天灾如何严重,不论人口如何增长。

    国库里都有足够的粮食可以救急。

    他人虽已不在,可是大明的百姓至今仍然沐浴着农帝的遗泽。

    朱鸿中如果想要与农帝相提并论,那他就也得替大明百姓留下点什么。

    自己真的可以么?

    朱鸿中一时间有些底气不足。

    这不是源于对自己不自信,而是他要走上的道路,是前人从来不曾设想过的。

    假如有朝一日,人力可以被摆脱。

    那么天底下就不需要那么多的百姓种田。

    他们又将何去何从?

    这是朱鸿中第一次站在国朝统治者的立场上,而非立足于时代的发展。

    他要为生民的福祉而奋斗。

    清平帝没有要他立刻做出一个决定。

    至少,现在的自己可以接受这一切的变化。

    朱鸿中也可以继续从事他的研究。

    不过,他毕竟是大明的太子。

    总要明白自己身上肩负着的东西。

    于是,父子俩约定。

    再过七年,就以“清平五十年”为界,他们需要再根据这事情进行一次探讨。

    假如父子俩发生了分歧。

    出于求同存异的考虑,清平帝会退一步,到那时朱鸿中就要准备,肩负起这座江山与国家。

    ……

    四喜茶楼。

    一晃眼,江水流被韦思儿带回四喜茶楼,已经过去十五年了。

    他从少年走到了青年。

    韦思儿则由暮年逐渐走向了死亡。

    她今年已经八十五了。

    与旁人不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