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圣人弟子,长生的我奉师命下凡 > 第1章 木匠太子

第1章 木匠太子(1/2)

    悠悠十载。

    到了清平二十五年。

    李仙游也送走了自己的最后一个孩子。

    他按照约定,与燕白夫妇再次来到钱塘。

    三人例行前往了苏家的医馆。

    如今坐镇医馆的人,已经是苏谭的儿子,苏医师的孙子。

    至于苏谭本人。

    他退居家中,捣鼓养生之法。

    随着医馆的逐渐兴建,普通的行医救人如今已经不具备竞争力了。

    医术世家想要在一众同行中脱颖而出,就得往高处走。

    大人物们习武走不通,转而在养生方面生出了需求。

    谁若是可以让人高寿。

    荣华富贵,杏林美名,无所不有!

    这是医术完成了最初的快速发展,逐渐走向尖端与成熟的必然过程。

    苏家身在这股时代的洪流中,不进则退。

    三人绕着医馆走了一周,倒也没有进去苏府拜访。

    他们来到西湖。

    在这里,修缘和尚的石像早已建好。

    每年都有不少游人前来观摩,听着钱塘百姓口中,一个个济公降妖伏魔的故事。

    钱塘文人与有荣焉,于是将其汇集成册。

    名曰:《活佛济公》

    这故事传到茶馆,带来了一次次的“且听下回分解”。

    传到了戏班,就成了一幕幕的降妖除魔。

    传到了剑楼,便有专门以蒲扇代剑的扇舞。

    五花八门,络绎不绝。

    三人结伴而行,都不是差时间的人,于是把这些相关的东西全部鉴赏过了一遍。

    他们还在其中的几个故事里,看到了属于自己的影子。

    至于修缘和尚。

    他已经活在了别人的口中了。

    不过十年的光景,就叫人觉得物是人非。

    “走了,同饮去。”

    ……

    皇宫里。

    今年十一岁的太子“朱鸿中”,从小在亲爹清平帝的调养与训练下,身体素质拔群。

    相比于其他几朝的皇子,朱鸿中绝对是最好命的一个。

    他是清平帝的长子,四岁时就被册封成了太子。

    上一个有这种待遇的皇长子。

    那还是距今一百二十年前,兴帝即位的时候,册封被封为太子的农帝。

    朱鸿中的储君位置立下。

    有着清平帝这位性格温润的父皇撑腰,养成了朱鸿中大胆的个性。

    皇宫这等肃穆之地。

    朱鸿中每天都像是逛街一样,带着一群宫女、太监、侍卫跑来跑去。

    他不是淘气,而是对皇宫的建筑感兴趣。

    这种爱好仿佛是刻在骨子里的。

    朱鸿中只要看一眼,整座皇宫建筑的结构与轮廓,在他眼底仿佛就一览无余了。

    甚至,还有这背后的风水布局。

    在朱鸿中看来,都比那些文绉绉教导自己的夫子要有意思。

    其中,他最喜欢的建筑,就是曾祖父“道帝”留下来的紫薇帝宫,以及完整的阴阳道宫。

    据说这都是当年曾祖父集结天下巧匠,建造而成的。

    负责主持这道工程的赤松侯“公输丹”。

    在他死后,道帝特别恩准了公输丹的子孙,将“赤松侯”降为“赤松伯”,再传三代。

    传到现在,已经是第二代赤松伯了。

    朱鸿中有意登门请教。

    奈何,赤松伯一脉的子孙,没能继承公输丹在建筑上的天赋。

    这让朱鸿中扑了空。

    他只能注意力放在书院的“天工院”里。

    父皇已经答应了。

    再过一年。

    等他十二岁,就可以破例允许他进入天工院,学习建造的手艺。

    ……

    到了黄昏时分。

    朱鸿中看着身后气喘吁吁的宫人,不由大笑。

    “你们还得练,不能因为在宫里当差就这么散漫!”

    说罢,他整个人就像是脚底生风一样,朝着他父皇用膳的地方而去。

    几乎是掐着点的时间。

    清平帝与皇后,还有二皇子“朱鸿全”,三人已经落座了。

    朱鸿全比他大哥小了六岁。

    兄弟的性子相似,全部都不是内向的人。

    只不过,朱鸿全喜欢的不是建筑,而是海外的奇景,尤其喜欢那些从海外带来的奇珍异宝。

    他看着满头汗水的大哥,笑嘻嘻道:“大哥,你今天又慢了。”

    “嘿嘿,这不是想到快去天工院了,心里高兴。”

    朱鸿中给父母请安,而后落座。

    一家子落定。

    清平帝开口道:“再有半个月,就是你二叔祖的六十岁寿辰。你作为一国太子,到时去了魏王府,可别再缠着魏王要东西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