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书库

字:
关灯 护眼
九书库 > 圣人弟子,长生的我奉师命下凡 > 第63章 首辅落幕

第63章 首辅落幕(1/2)

    将个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以后,李成江就没有多少顾忌了。

    他对上朝臣,直接不惜代价将人拉下马。

    至于李成江麾下的帝党朝臣。

    他们在朝堂混迹多年,看得清楚风向。

    想要与对面的朝臣握手言和,这已经不可能了。

    即便想要找到退路,那也只能是势均力敌的议和,而不是这种单方面的认输。

    李成江这次若是倒了。

    那么底下的人同样有了晋升之阶。

    同样的场景也发生了东厂。

    刘理麾下的缇骑,这阵子算是彻底与朝臣撕破脸了。

    只要有人敢做出格行为的。

    缇骑直接冲上门,将人拷问带走,尤其是那些立场尤为坚定的。

    这自然也是弘道帝的意思。

    若在平时,他不介意自己治下的臣子有主意。

    毕竟,有主意的臣子才能把差事办好。

    可是如果太有主意了也不行。

    弘道帝自己不会下场。

    因为这有失他作为一位帝王的身份。

    不过,若是有阉党进谗言,自作主张,那这就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阉党与帝党同时出击。

    整座京师在短短数月,陷入了一种空前的紧促气氛之中。

    但这紧促又不同于历史上那些“阉人当道”和“奸臣当道”。

    因为倒霉的只有朝臣。

    不管是东厂缇骑,还是宫廷禁卫,只捉拿朝臣。

    至于那些未有功名的读书人。

    他们如今都忙着在书院里进修,谋求将来有一份好的差事。

    便是少有的立志科举的。

    他们见识到了大明官场的“论资排辈”,打心底希望这群老古董可以挪位置。

    这样一来——

    没准等到来年科举的时候,进士和举人的员额就临时增加了。

    那才是他们要关心的利好消息。

    没有利益,何来共情?

    百姓们同样是抱着看热闹的心态。

    他们生在京师脚下,对于当今圣上喜欢修建“道宫”的事情早有耳闻。

    而且,那座独树一帜的紫薇帝宫,如今俨然成了北平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外来者到北平来,总要观上一观。

    只要弘道帝不提高税赋,影响不到他们的切身利益。

    皇帝老爷自己掏银子,这道宫修就修呗。

    ……

    这一直折腾到弘道三十年。

    最终,在李成江和刘理这两条疯狗的撕咬之下。

    朝臣们半是屈辱,半是畏惧的选择了认输。

    他们请出了皇长子“朱载熙”作为中间人,进宫面见弘道帝,请求结束这场风波。

    朱载熙宅心仁厚,没法拒绝教导自己的几位师傅,更不忍心看着他们家破人亡。

    于是,他就照做了。

    弘道帝对这个结果还算满意,但是皇长子站在朝臣那边,着实叫他不舒服。

    为此,他以父之名,让皇长子在殿内跪了几个时辰。

    直至这小子被宫人抬着回去。

    这场大戏随之落幕。

    ……

    “元虚道宫”的建造,仍由当初建造“紫极道宫”的赤松侯公输丹负责。

    不过,公输丹如今也上了年纪。

    这事情由他主理,但是其中相当一部分的工程,分到了他弟子的头上。

    一应开支由内帑支出。

    朝臣们则按照弘道帝的要求,每人做了一首歌颂“元虚”的诗词作为投名状。

    将来若是有人要重翻旧账。

    这些臣子有一个算一个,全部都得一起被钉在耻辱柱上!

    弘道帝这一手,可算是拿捏住了那些臣子的软肋。

    本来,他们是真打算等弘道帝驾崩之后,再谋划通过“春秋笔法”的方式,在未来的时间点内进行拨乱反正。

    但是这题诗一事摆到明面上,相当于受人把柄!

    以后再想把自己摘出去,那就难了。

    朝臣们尝试过挣扎,奈何形势比人强,他们是势弱的一方。

    如果不守规矩。

    弘道帝保不齐就会采取更严厉的手段。

    于是——

    等到百官的题诗送来之后,弘道帝也做出了一定回应。

    刘理暂时保留原位。

    李成江则主动向弘道帝请罪,揽下了一切的罪过,并且辞去首辅之位。

    弘道帝顺水推舟,允许了李成江的辞呈。

    这时,早有准备的百官群起而攻之,弘道帝于是将李成江投进了诏狱里。

    这是从一开始就注定的结局。

    李成江这枚棋子,在发挥完自己最后的作用之后,自此就要在大明朝堂退场了。

    诏狱是弘道帝给他的体面。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内容有问题?点击>>>邮件反馈